中國駐英大使撰文駁斥“西藏文化滅絕論”

時間:2012-07-31 14:3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國外交部網站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英國《每日電訊報》網路版日前刊登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題為《西藏舊貌換新顏》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把西藏文化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華稱為“西藏文化滅絕”,要麼是對西藏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錯誤理解,要麼是一些人有意歪曲事實。

  文章全文如下:

  最近,我正在中國國內述職和休假,抽空訪問了位於中國中部的山西省,它以盛産煤而著稱。到了山西就不能不去著名的五台山,它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我發現五台山很特別,它是青廟和黃廟共存一地,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香火俱旺,充分體現了宗教不同派支的和睦共處。

  五台山遠離西藏,卻成為藏傳佛教的聖地,這可能會讓很多外國人感到驚訝。實際上,在中國,藏傳佛教的影響遠遠超出西藏,在漢族和中國其他各民族中都擁有不少信眾。北京的雍和宮就是藏傳佛教寺廟,是北京香火最旺盛的寺廟之一。每逢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日,來這上香祈福的各民族信眾經常是天不亮就在門口排隊。

  今天,包括藏傳佛教在內的藏族傳統文化為中國各地民眾了解和喜愛,已成為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很多年輕人都喜愛戴藏族的傳統飾物,希望借此避邪驅災。在北京、上海、廣州等許多城市,都不難找到正宗地道的藏餐館。中國歌壇也不乏藏族的著名歌手,他們具有鮮明西藏特色的歌曲紅遍中國。到西藏旅遊是中國最熱的旅遊線路之一,藏藥、藏香、唐卡等西藏特産則是暢銷中國各地。

  對於一些西方人來説,他們對西藏和西藏文化的印象要麼是英國人詹姆士希爾頓筆下的“香格里拉”,要麼是某些人所説的所謂漢族“入侵西藏”和西藏文化“瀕臨滅絕”。事實上,過去西藏不是“香格里拉”,因為那裏曾經存在比歐洲中世紀還黑暗的封建農奴制度;今天西藏經濟社會取得了歷史性的發展,西藏文化得到良好的保護和傳承。

  1959年以前,西藏的文盲率在95%以上,教育是僧侶和貴族階層的特權,文化更是僅供貴族消費的奢侈品。那時,廣大西藏農奴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生存下去。許多民間流傳的藏族歌曲、詩歌等傳統文化因為無法用文字記錄而瀕臨失傳。今天,西藏人民已經成為了自治區的主人,不用再為生計發愁,他們都有機會接受本民族語言和文化教育,許多人在繼承和發展本民族文化藝術。比如,一直以民間説唱方式流傳的藏族長篇史詩《格薩爾王傳》近年被整理成文字,得以永久保存。

  西藏文化不是封閉的,也需要在與外界的溝通交流中進一步發展進步。從物質層面上看,這種交流得益於交通狀況的改善。50多年前,西藏與外界根本不通公路和鐵路。今天,西藏已建成以拉薩為中心的公路交通網,通車里程達2.18萬公里。青藏鐵路翻越海拔4600多米的崑崙山,是世界上沿途風景最美的鐵路之一,至今已有近5000萬人乘坐青藏鐵路列車進出西藏。西藏與10多個國內外城市通航。去年,西藏接待國內外旅遊者近870萬人次,越來越多的西藏藝術家走出西藏,把西藏文化傳播到中國和世界各地。

  從歷史上看,不同民族、地域的交往促進文化的交流融合。漢地佛教是一種外來宗教,但它對中華文化的影響非常深遠。藏傳佛教本身也是一種外來宗教,它是佛教在吸收西藏本地原始宗教“苯教”基礎上而形成。像所有佛教分支一樣,藏傳佛教也起源於二千多年前的印度。可見,文化總是在交流借鑒中發展。把西藏文化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華稱為 “西藏文化滅絕”,要麼是對西藏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錯誤理解,要麼是一些人有意歪曲事實。至於像達賴鼓吹的那樣把其他民族趕出西藏,這就像蘇格蘭只能容許蘇格蘭人在此生活,不允許英格蘭人、威爾士和北愛爾蘭人民生活一樣荒唐。

  今天,西藏依舊充滿魅力,卻不再遙遠。西藏文化依然獨特,卻不再神秘。或許我明年休假時應該故地重遊一下西藏。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