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莫引導東亞民意大對抗

時間:2012-07-18 10:02   來源:環球時報

  日本有媒體援引在野黨議員的話稱,野田首相“正在策劃8月15日參拜靖國神社”。這未必是真的,野田上臺之初曾明確表示不在任內搞這種參拜。當然,日本政壇的變數永遠存在,上述報道的出現,已經反映了日本確有人在攛掇這件事。

  萬一野田昏了頭,真去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係必將迎來新的大倒退。有分析稱,野田一旦走進政治絕境,他為保首相位子有可能不顧一切,屆時中日關係倒不倒退對他來説是次要的。

  這種分析只是假設,但它還是會讓一些希望中日友好的人背上直冒涼氣。用激進的右翼手法抬升個人及黨派支援率,在日本政壇上有過多次。我們不難發現,中日的幾樁“老大難”爭端,主動變花樣挑事、把衝突拖進死衚同的總是日本方面的力量。

  在亞洲圍繞歷史和領土的衝突中,“民主的”日本沒做出好表率。民主本是好事,但也是雙刃劍。當日本的“民主”釋放社會各種對外敵意,放大最激進勢力的影響力時,就需讓人警惕了。

  民主化正在全亞洲展開。而亞洲通過民主駕馭爭端的經驗幾乎是零。現在中國的民意也在快速釋放,中日民意大對抗逐漸形成。這或許只是剛開個頭,至少中國迄今肯定沒有石原慎太郎那樣的極端民族主義領袖。但即使這樣,日本大概已經感覺到了中國民間的反日情緒“十分了得”。

  民意對抗民意,要比政府主導的對抗更加無解。亞洲是在走向各國之間的民意較量甚至攤牌嗎?我們的判斷是,如果日本帶頭鼓勵這樣做,那麼這個局面就很可能最終定型,亞洲將失去妥協的空間。

  在中國輿論開放的過程中,人們對民意的外交權力一直缺少了解。日本在釣魚島、靖國神社中的輿論表現,實際上成了中國人的重要參照,中國輿論的激烈程度,以及中國人的其他一些做法,都在有意無意仿傚日本。

  光靠政府力量就能解決紛爭的時代,在亞洲基本過去了,民意成為各國對策的最大塑造力。但如果各國政府完全放棄對民意的理性引導,那亞洲將面臨極不確定的未來,爆發戰爭並非不可能。

  民意之間的對抗很容易使東亞各國對核心利益的理解都集中到領土爭端上。同是核心利益的“發展”,逐漸在輿論中失去號召力。為一個島嶼可以犧牲發展,這是東亞國家目前的普遍對抗姿態。

  “豁出去了”有可能最終成為亞洲國家的選擇,無論現在這種主張尚有多少外交姿態或者“氣話”的成分。一個地區的和平或對抗局勢是一點點積累的,它並非像一個程式那樣可以隨意修改。東亞的對抗一旦定型,就難有回頭路可走。

  日本政府必須對它的“民主”表現出負責任的引導力,日本不能被石原慎太郎所代表的社會情緒主導,它的基本理性應被其他亞洲國家清晰看到。否則各國之間的誤判和對抗只能一輪接一輪地升級。

  中國民意對外交的影響越來越大,這肯定會在政策生成機制中有所反映。這將帶來中國與一些國家的新磨合。相關國家如果拒絕這種磨合,是不現實的。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