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美國保守派為何強硬抵制《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時間:2012-05-30 11:08   來源:新華網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25日刊發文章,題為《白鯨——“黑色直升機”派為什麼會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發瘋》,講述了美國保守派屢次拒絕批准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歷史和原因。文中提到的“黑色直升機”是臆想中美國被世界統一集權政府奪去主權的標誌,這個詞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軍方和政界流行的術語。文章如下:

  軍方想要,商界也想要。但是要得到它,軍方和商界還得越過保守派,而保守派根本不信任聯合國——或者具體點説,就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自從1982年這份公約開放簽字以來,他們就一直感覺不舒服,哪怕更溫和的共和黨兄弟們也已經廣泛地表示了支援。不管反對者舉出什麼樣具體的例子來説明他們的不安,這份公約帶來的實質問題是,過去30年間對聯合國的強烈質疑已經從共和黨的邊緣走向主流。

  右翼人士擔心,在海龜灣(Turtle Bay)美國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把主權放棄給“世界大同者”,這讓公約的支援者感到很煩躁。參議院週三舉行的關於美國是否應該批准公約的聽證會上,已經基本擺脫90年代負面形象的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不自覺地又用起了珍妮特雷諾/盧比裏奇(Janet Reno/Ruby Ridge)時代的術語。“(我)聽説我們不應該加入這個公約,因為‘這是個聯合國公約’,”克林頓説,“這當然就意味著黑色直升機已經在路上了。”她認為反對該公約是“很不幸的,因為反對是基於意識形態和神話,而不是事實。”

  共和黨人不可信。“我們打過的大多數戰爭都是為了意識形態和人生觀,”自從1970年來一直代表愛達荷州的參議院吉姆裏施(Jim Risch)説,“為了主權我們曾經戰鬥、流血、放棄財富和美國最好的東西,如果我們要放棄一丁點的主權,我都不會投票支援。”

  通常被稱作《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這份文件是為了規範各國的海洋法(這就是海軍支援該公約的原因),並且對使用公海海底資源提供權威解釋(這就是商會支援該公約的原因)。雖然該公約是在聯合國討論通過的,但是聯合國對該公約的實施沒有任何控制權——另外有一個機構來做這件事。

  但這份公約還是直接觸動了保守派的神經。在公約文本完成之前,裏根總統就擔心“公約中深海採礦方面的條款可能達不到美國的目標。”結果他就為了這個原因沒有簽署公約,但這對共和黨的右翼來説還不夠——可能因為裏根説他還是會遵守公約的其他部分,因為他認為還是合理的。1983年,大約在條約完成半年後,參議員傑西赫爾姆斯(Jesse Helms)在裏根提名托馬斯皮科林(Thomas Pickering)擔任駐薩爾瓦多大使時提出異議,赫爾姆斯説皮科林在參加海洋公約會議問題上提出了令人不安的問題。

  從那時開始,批准這份公約就卡在了對聯合國的懷疑上。為了讓美國加入公約,老布希政府重新談判修改海底採礦方面的條款,比爾克林頓政府的外交政策團隊也繼續了這項工作。“還有些條款需要解決,”1993年即將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的瑪德琳奧爾布賴特(Madeline Albright)在參議院批准聽證會上説,“但我認為我們應該繼續做下去。”一年以後——在修改了令裏根惱火的條款後(吸取了一點商界的建議)——奧爾布賴特簽署了公約。1996年,赫爾姆斯的態度甚至都開始軟化,他在一次聽證會上承認“批准該公約完全不意味著美國受到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管制。”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