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海洋安全文化,迫在眉睫

時間:2012-05-29 10:16   來源:環球時報

  中國與周邊國家在海洋權益上的紛爭近來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中國海洋安全形勢變得越來越不樂觀,從海洋方向受到的威脅日益嚴重。反思根源在於我國缺乏強大的海洋安全文化。

  首先,在中國佔主導地位的是大陸安全文化。絕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中國陸地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但能準確説出中國海洋面積是299.7萬平方公里的人卻為數不多,關於與別國爭議海洋面積的權威解讀更是罕見。自古以來,中華民族都是依靠農耕經濟來生存與發展的,大陸安全文化逐漸成為我國的強勢文化。再加上我國在滿清以前一直沒有受到來自海洋方向的威脅,主要來自北部和西部的陸地威脅,中國的海洋安全文化未得到有力發展。弱勢的海洋安全文化,也是導致近代我國遭受殖民者從海洋方向侵略時總是處於劣勢,甚至無還手之力的原因。在只重視陸上安全而非重視海洋安全的歷史文化氛圍之下,我國至今所擁有的海上力量仍處於非發達狀態。

  其次,應大力推動大陸安全文化向海洋安全文化的轉型。改革開放後,我國出版的關於領土被侵略的各種書籍,絕大多數都記錄著陸地領土被侵佔的歷史,而關於海島被侵佔、海洋權益被蠶食的資料寥寥無幾。這説明海洋安全的發展仍然沒有提高到應有的地位。由於海洋安全文化缺失,海洋利益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我國是一個陸地大國,同時也是一個海洋大國。只重視陸地安全而不重視海洋安全,是不正常的。這種不正常現象與我國當今的發展極度不相適應,對我國國家利益的發展和維護十分不利。21世紀是海洋世紀。所有大國都在向海洋尋求發展動力,並把海洋作為發展的依託,各國都在海洋這一大舞臺上展開了博弈。要想贏得國與國之間的海洋博弈,建設並普及海洋安全文化已迫在眉睫。

  目前中國的發展正向外向型經濟轉型。這種外向型經濟既表現為一種國家利益向海外的拓展,同時也表現為一種海洋經濟。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海洋安全文化的支撐,國家海外利益的保護和海洋經濟的健康發展將無從談起。目前,影響我國周邊安全的因素主要來自於海洋方向,這也將逼迫我國安全文化的轉型。

  三是我國海洋安全文化應以“先民後軍’為特點。當今,我國是亞太地區與周邊鄰國存在海島之爭和海洋權益糾紛最多的國家。同時,隨著美國全球戰略重心的東移和美國強力推進成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簽署國的進程,美國在亞太地區介入亞太地區事務,尤其是介入我國與周邊國家的海島之爭和海洋權益糾紛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加之,當今的國際環境下,使用軍事手段受到的國際牽制力越來越大,而使用非軍事手段越來越成為一個常態手法。所以,維護我國海洋利益安全,走“先民後軍”之路應是我國的一項正確選擇。海洋安全文化需人人負責,全民共建。處理海洋利益的安全問題,應優先選擇民間力量進行博弈,將軍事力量作為支撐與後盾。幾年來我國維護海洋利益安全的經驗證明,這是一種非常正確的謀略。

  海洋安全關乎民族的興盛。加速推進海洋安全文化的建設是我國安全文化建設的當務之急。構建並普及具有中國特色的海洋安全文化是民族振興的不二之選。(韓旭東 國防大學教授 )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