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歐洲極右翼勢力在膨脹 或加深反移民傾向

時間:2012-05-14 14: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主席瑪麗娜 勒龐在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得票率排名第三,獲得17.9%的有效選票,即大約每5個法國人中就有一人支援她。這遠遠超過了她父親、國民陣線創始人讓-瑪麗 勒龐以前在歷屆總統選舉創下的成績。此事極大地觸動了歐洲政界。德國總理安格拉 默克爾、比利時外交大臣迪迪埃 雷恩代爾、瑞典外交大臣卡爾 比爾特等歐洲政要,均公開對勒龐所獲得的支援“高到了令人擔憂的程度”、對法國部分選民“反對開放社會、反對開放歐洲的情緒”表示關切或擔憂。而勒龐公開聲稱,她已經瞄准將于6月舉行的議會選舉,爭取為極右派獲得正式席位,再創歷史。

  已經蔓延兩年多的歐洲經濟危機,帶來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歐洲各國反歐盟、反歐元、反移民、反全球化、主張民族國家權利的極右翼勢力,在各國國內的聲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當然,歐洲各國的極端政治勢力,無論各自的陣營是極左還是極右,都是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在政治主張上,有重合的地方,也有迥異的地方。甚至不容易對他們做一個準確的概念描述。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政策上被認為“新納粹”或“民粹”的歐洲極右翼政治勢力,現在早已改變了政壇上“邊緣勢力”的狀況,開始以“嚴肅的參與者”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

  歐洲極右翼勢力迄今為止並沒有證明他們的執政能力。他們公開鼓吹的,不過是抓住一些片面現象、用極端的語言和紙上談兵的主張忽悠選民。但極右翼給歐洲政壇還是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一個明顯的傾向是,傳統右翼在政策主張上有越來越向極右翼的某些主張“靠攏”的跡象。法國傳統右翼總統候選人薩科齊在選舉後期,為爭奪極右翼的票源,公開對極右翼某些限制移民等政策表達類似支援的觀點。有輿論認為,如果法國傳統右翼不能找到一個在個人魅力、煽動性等方面與瑪麗娜 勒龐抗衡的人物,特別是在政策主張上不能以清晰的立場吸引選民的話,那下次總統大選,傳統右翼在第一輪選舉中就被極右翼淘汰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歐洲傳統左、右翼都面臨“政策清晰性”的挑戰。希臘上周進行了議會選舉。利用選民對挽救經濟危機的“緊縮”方案不滿的極右翼政黨“金色黎明黨”的得票率,首次超過進入議會的3%的門檻。民意調查顯示,現在約有22%的選民對極左翼政黨的主張情有獨鍾,而有8%的選民支援極右翼政黨。這兩個極端主義勢力擁有的支援者的總和,已經超過了希臘傳統左、右翼兩大主流政黨中的任何一個。這也是這次希臘議會選舉沒能産生有能力單獨組閣的主流政黨的主要原因。奧地利極右翼政黨奧地利自由黨在1999年的選舉中,就曾經取得過27%的選票,迫使傳統右翼奧地利人民黨不得不與之聯合組閣。當時曾被稱為歐洲的“政治地震”,也被視為極右翼勢力正式參與執政的標誌性事件。當時,該聯合政府還曾引起歐盟的抗議與制裁。而現在,奧地利自由黨已經儼然成為奧政壇上一隻重要力量,在民調中的支援率與執政的奧地利人民黨不相上下。

  另外一個明顯的傾向則是,以前,極右翼“反移民”的主要目標是阿拉伯、穆斯林、中東、非洲人等等,現在,又加上了東歐、南歐人。某種意義上説,這些大部分來自歐盟新成員國的移民,更容易成為他們攻擊的靶子。在荷蘭,要求退出歐元的荷蘭自由黨,現在是荷蘭政府執政的主要支撐。該黨黨魁今年2月8日推出了一個反移民網站,把矛頭指向了包括東歐、南歐移民在內的海外移民,指責他們犯罪、引起社會不安、搶走荷蘭人的就業機會。在受到來自歐洲10個國家政府與歐盟委員會的譴責的同時,該網站也受到了許多荷蘭人的廣泛追捧。

  觀察家認為,可以肯定地説,觀察未來歐洲政治,極右翼的表現將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風向標。(記者 何農)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