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係要珍惜普京執政這些年

時間:2012-05-09 10:45   來源:環球時報

  普京5月7日宣誓就職俄羅斯總統,這是世界政治的大事。國際輿論普遍將之視為莫斯科將長期對西方執行強硬路線的信號,它還被大多數觀察家看成中俄關係的利好。

  這些看法的出發點都是同一個:普京的強勢執政風格和他的價值觀。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將因為他回到最高位置而被勾勒得更清晰,莫斯科未來被嚇唬住或者被忽悠的可能性都變得更小了。

  國家關係在很多時候會與領導人的個人好惡南轅北轍,因此不能説普京回到克里姆林宮就等於寫好了俄羅斯同西方及其同中國關係的未來大綱。但普京重掌大權,已是中俄順應“天時”深化戰略關係所能期待的最理想的“人和”,普京對西方的深刻認識,以及他的戰略構思,都有理由讓人相信中俄關係將迎來新的黃金期。

  普京面臨著帶領俄羅斯擺脫對能源經濟過度依賴、再工業化併為此開發遠東地區的戰略使命。中國在對俄羅斯經濟互補和地緣便利方面都有天然優勢,中俄友好朝今後遠遠望去,似乎已然是一路綠燈。

  然而沒有兩個世界性的大國會有像模範夫妻一樣的和諧相處。中蘇上世紀50年代結盟時還鬧出了不愉快,並且最終因為沒處理好矛盾而分道揚鑣。

  有中國的俄羅斯問題專家這樣總結俄社會對中國的真實態度:看重,借重,懷疑,防範。其中,俄對中國的看重和借重是戰略性的,但懷疑和防範始終存在,而且要比中國社會反過來對俄的類似感受強烈得多。

  美國和西方對俄羅斯一直持遏制戰略,但美國已經出現“應當拉俄羅斯”共同對付中國的聲音,俄國內一些親西方的知識精英也在鼓吹與美親善。從長遠看,克里姆林宮出現戰略搖擺的可能性並非沒有。

  中國應借普京帶來的穩定條件,為發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盡全力。但中國不應對普京有不切實際的指望,對中俄關係的上限和穩定性也不應期待過高。只要我們以積極但不失平常的心態看俄羅斯,我們就不會因兩國不可避免的一些摩擦,或者俄對中國國家利益的“不夠配合”而失望。

  中國人應當清楚,俄羅斯是歐亞之間各方面都很獨特的大國,外界對它的影響從來都是有限的,全盛時期的西方也沒得到過它的全面配合。普京重回克宮只是“客觀上”對中國有利,我們不應期待這種有利變成俄羅斯的“主觀”目標,我們同時不應忘記中俄關係的複雜性。

  中國應同俄一道,盡可能為兩國共同利益創造彰顯和落實的機會,使兩國戰略上相互倚重從思維和臨時性協作逐漸變成強大的現實和牢固的習慣。對各種問題和摩擦,中俄戰略關係應建立足夠的包容性。

  歷史上的大國關係、尤其是相鄰大國的關係,往往不如大國與小國的關係處得相對簡單。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長遠的最重要意義,或許是保持這兩個大國友好的長期穩定。現在不能説這種長期穩定的挑戰因素今後肯定會很少。中俄關係的其他功利性好處應被視為次級意義的。

  希望普京真如輿論預言的那樣,給俄羅斯帶來繁榮,同時給中俄關係帶來6至12年的穩定。這6至12年對中俄都至關重要。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