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四輪戰略與經濟對話今起在京舉行。“年年歲歲人相同”,主持對話的還是中國副總理王岐山、國務委員戴秉國,美國國務卿希拉裏 克林頓、財政部長蓋特納,但“歲歲年年事不同”,一年時間,中美關係、國際環境都發生巨大變化。正因為如此,兩國更需要平心靜氣地坐在一起,共同探求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之道。
觀氣氛:不算太“給力”
客觀而言,本次中美對話所處的氣氛不算太“給力”。上月30日,已與中國在黃岩島海域對峙20天的菲律賓與美國舉行首輪“2+2”會談,向華盛頓“求援”被外界普遍視作馬尼拉方面的主要目的。同樣是30日,奧巴馬總統在華盛頓會晤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日本共同社放出消息稱,兩國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意在牽制隨著經濟迅速發展而不斷崛起的中國。有專家悲觀預測,本輪對話可能是2009年這一對話啟動以來環境最複雜、最艱難的一次。
情況真的如此嗎?美方一系列表態似乎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上月底,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貝爾突然訪華,外界猜測此行有“滅火”之意。而據菲律賓阿爾托廣播系統——紀事廣播網路新聞網報道,希拉裏在美菲“2+2”會談中表示,美國不會在南中國海主權糾紛中選邊站。此外,據路透社消息,奧巴馬在與野田會談時宣稱:“我們所有的行動都不旨在以任何方式牽制中國。”
美方是否言行一致還待觀察,不過這一系列表態顯然有積極意義。用《紐約時報》的話説,美中在對話前之所以面臨巨大壓力,就是因為雙方都想找到阻止美中關係脫軌的辦法。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執行所長吳莼思則判斷,雖然中美之間有摩擦、有疑慮,但希望穩定彼此關係,不使之發生消極變化的戰略意圖是一致的,這就為開好本輪對話奠定了基礎。
談戰略:消弭互信赤字
承接著一貫性的原則,本次戰略對話層面仍將圍繞著中美在雙邊、地區、全球層面所關注的議題而展開。簡單來看,可分為事務性議題與戰略性議題兩部分。事務性議題主要是彼此關心的熱點問題,包括氣候變化、能源安全、南北蘇丹、中東局勢、南亞問題、朝鮮半島等方面。作為全球性大國,中美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國際社會提供公共産品。按慣例,戰略對話將發表具體成果清單,外界可以從中讀出端倪。
更重要的則是戰略性議題,主要是進一步落實中美元首去年確立的建設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的共識。而在其中,缺乏必要的戰略互信是落實共識的重要短板,因此中美高層需要借助此類對話,向對方坦陳自身的要求與憂慮,努力消弭互信赤字,謀求加強戰略合作。值得一提的是,中美昨日舉行了戰略對話方塊架下的戰略安全對話,由雙方外交部門和軍方人員共同參與,這種類似于“2+2”的對話模式,有助於彼此深入探討一些核心、對中美具有重要影響的戰略安全與綜合安全問題。
“預計本次對話會在敏感問題、敏感領域取得一些突破,美國將加強對中國的正面下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嵎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