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南海降溫,朝鮮半島的火就旺一點

時間:2012-04-25 11:03   來源:中國網

  在世界各國將所有的目光都轉向朝鮮試射衛星的時候,印度也有條不紊,為試射自己的洲際導彈作準備。因為受到西方國家的炒作和挑撥,朝鮮試射衛星的行為,受到國際一致譴責!

  據央視記者介紹,當天朝鮮的天氣情況很差,朝鮮是匆忙中發射的衛星,結果失敗了。而印度發射的洲際導彈,後來則獲得成功。印度發展大殺傷力武器的行為,本也應該受到國際上的指責,但因為被貼上中國標簽。一些西方國家,不僅沒有譴責,反而幸災樂禍:象印度烈火5能打到中國北京、上海等諸多標題的新聞,一時間充斥在西方媒體。

  印度成功發射,可以打擊到北京的印度導彈,中國國內卻遠沒有外界期望的那麼激動。這讓急著要看中印在亞洲窩裏鬥的西方國家大失所望。這只能説明,中國對阻撓他國的發展,一點都不感興趣。這也是中國民眾自信、成熟的表現——每個國家都在發展,並不是某個國家和集團能夠阻擋的。雖然遏制行為,可以滯緩它的發展期。比起西方國家,北京顯然更懂得這個道理。更何況美國返回亞太,在遏制中國方面已經動手動腳;周邊國家,對中國主權的挑釁,也越來越倡狂大膽,象日本、韓國、菲律賓,越南……這段時間,都曾發生過與中國直接對抗行為。一些國家,覺得有美國撐腰,更是做得有恃無恐。在戰爭和和平之間走鋼絲,它們已不滿足於自己只做美國的馬前卒,甚至不惜成為美國的炮灰。

  4月24日,中國已經從黃岩島撤出自己最先進的漁政船,中國弱化領土爭端,和平解決領土的意願,表現的仍然強烈。而理性看待印度的洲際導彈,是中國不將領土爭端擴大化——乃至延伸到印度。豎立太多的敵人,只能對中國目前所處的外交環境,更加不利。但值得玩味的是,朝鮮在天氣並不適宜的情況下,匆忙發射衛星的原因何在?而衛星發射不久就墜毀,甚至讓人懷疑衛星是被朝鮮自己打下來的。

  印度宣佈發射“烈火-5”是在4月18日到20日。而朝鮮發射衛星的決定,被外界一致認為非常突然,時間卻恰恰提前于印度,為2012年4月12日至16日之間。這僅僅是時間的巧合?朝鮮更加開放式的發射衛星,而印度發射洲際導彈則遮遮掩掩。如果朝鮮遭受譴責,印度的發射行為也應受到譴責。朝鮮因為發射衛星所承受的壓力,定會因印度承擔一部分,轉移國際的壓力視線。而如今印度逃脫了譴責,連一些西方民眾都認定是西方政客的虛偽。更因朝鮮發射衛星,美國獨自撕毀了援助朝鮮的合同。今日,朝鮮外務省批評美國的雙重標準:這是敵對朝鮮的産物。雙重標準,其實就是自己打了自己一巴掌。于情于理美國都是站不住腳。這也是朝鮮發射衛星之後,僅僅被安理會譴責,而沒有受到進一步制裁的原因。

  在朝鮮發射衛星之後幾天,美國白宮不願透漏姓名的官員,稱中國企業為朝鮮製造了導彈輸送車部件,但遭到中國部門的否定。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國際部部長金永日率領的朝鮮勞動黨代表團,24日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中國主席胡錦濤的熱烈接待。胡錦濤主席首先代表中共中央,再次祝賀金正恩同志被推舉為朝鮮勞動黨第一書記。而戴秉國則表示相信,在金正恩同志領導下,朝鮮黨、政府和人民一定會在推進強盛國家建設的事業中不斷取得新成就。這紛雜的資訊中都在傳遞著,中國與朝鮮的關係,並沒有因為朝鮮發射衛星受到絲毫影響。

  再回望中國周邊,近一段時間:韓國以中國漁民闖入其海域,對中國漁民執法粗暴,甚至並以殺害其海警罪名,對中國漁民關押。而之前中國船長也曾在釣魚島被日本逮捕,中國帛琉在執法過程中殺害我漁民一人,菲律賓軍艦因為欲逮捕我漁民與我中國漁政船對峙至今……而發生在中國海域,及周邊的一連串詭異事件,已經證明為破壞中國持續發展,營造的和平空間,頻頻伸出黑手。美國掌握著中國領土糾紛這張牌,中國則有朝鮮問題這道牌。利用朝鮮問題,給周邊問題減壓,無疑是中國擺脫眼前困境,一條比較可行的手段。

  中俄聯合2012軍演22日起在青島附近的黃海海域展開。兩國25艘各型艦艇、13架飛機、9架直升機,以及2個特戰分隊雲集演習區域,中俄雙方都出動了,代表雙方海軍裝備先進水準的主戰艦艇,不僅陣容強大,而且氣勢磅薄。其軍演位置處於黃海,位於韓國腹部,又是歷史上中日海戰戰場,乃西方國家窺視北京必經之地。離中俄軍演戰場不遠的朝鮮,最近也相當活躍:其國內發動了大規模的,對抗李明博韓國政府的大遊行,其軍方並以戰爭威脅韓國政府。這或許是朝鮮繼續下一步的前奏:再次實施核爆?對韓國又一次的“延坪島事件”……

  俄羅斯戰略向東走,與中國手牽手,跟著朝鮮這個小弟弟。繼美國頻繁軍演之後,一齣具有很濃中國味道的大戲,也在太平洋東岸隆重地拉開了序幕。可見,對於緊緊相逼的美國,中國並不是無牌而打。美國的企圖和效果,將會因朝鮮半島問題的升級,遭到削弱。俄羅斯的到來,證明了中俄聯手的信心大增,對抗美國的手段,也將更加果斷、堅決。中俄聯合軍演,更有敲山震虎,威懾、壓制美國盟友日本和韓國最近猖獗的效果。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