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船員獲救得益於中伊友好

時間:2012-04-10 11:0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4月6日,在阿曼灣伊朗恰巴哈爾港附近海域遭海盜劫持的貨船“祥華門”號,被伊朗海軍成功解救。7日,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專門致信伊朗外交部長,感謝伊方成功營救中國船員和貨輪,並表示將共同推動中伊友好合作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事實上,此次中國貨船和人員之所以能化險為夷,主要得益於伊朗方面的及時援手,當然更離不開中伊兩國長期建立起來的友好關係。通過此次伊朗海軍安全解救中國遠洋公司所屬的“祥華門”號貨輪及中國船員,不難看出國與國之間不僅有利益,更有真誠、真心和真情。

  海盜早已成為國際公害,近年來聯合國和相關國家加大了治理力度,並優先選擇了護航方式。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種方式的政治風險最小,不涉及岸上國家,但護航方式成本很高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弱點也顯而易見。現有的護航海軍編隊,以歐美大國為主,中國、印度和一些地區國家為輔,彼此分區負責相互協調。從伊朗此次解救中國船隻的案例可以看出,地區國家、特別是海盜案件高發海域的沿岸國家,可以在打擊海盜中發揮更大作用。

  伊朗幫助中國解救遭劫持商船也説明瞭一個道理,朋友多,好辦事,患難見真情。在伊朗核問題上,中國一直是著眼中伊關係和核不擴散大局,根據問題本身的是非曲直和國家得益來作判斷,從來不做威脅別國和受人脅迫的事情。與此同時,中國採取有別於西方的做法,致力於發展中伊友好關係和真誠合作。西方動輒以制裁、封鎖和威脅的做法,不僅無助於解決伊朗核問題,也將限制伊朗在地區安全問題上可以發揮的積極作用。

  今後,中國不僅要進一步加大護航力度和國際合作,在打擊海盜問題與相關國家加強協調配合,而且要加強與亞丁灣、印度洋和馬六甲等關鍵海域國家的友好往來和合作,幫助這些國家改善基礎設施和提升安全實力。對於一些國家指責中國在印度洋搞“珍珠鏈戰略”的莫須有説法,大可不必理會,而應加強與緬甸、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國在港口建設等方面的合作,加大海軍交流訪問,多花力氣在航道沿線交朋友,與地區國家共同維護能源與貨物運輸的安全通道。 

  目前,加強護航合作,聯手打擊海盜,已成為包括中國海軍在內的各國海軍共識。國際反海盜合作,應秉承“開放、務實、合作”的精神,正視和充分發揮伊朗等地區國家的作用,以積極務實的態度構建和諧海洋。

  新一輪伊核問題談判即將於伊斯坦布爾進行,期望伊朗和國際社會能通過談判增進善意,實現和解,消除危機,以便於伊朗在地區問題上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傅小強)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