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衝突是當今“中國威脅論”的深層原因
在國際關係中,威脅總是客觀存在的。在相互懷有敵意的國家之間,只要一方有一定的力量及意圖,就會對另一方産生威脅。因此,“ 威脅論”是國際關係中的一種常態現象。如在長期相互敵視的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之間,針對彼此的“威脅論”可謂根深蒂固。
但縱觀全世界,唯有“中國威脅論”近20多年來長久不衰,且得到包括西方及周邊相關國家大規模認同,原因究竟何在?細細究之,這與中國的崛起發展密切相關。概言之,“中國威脅論”實質上是西方及周邊相關國家,基於自身危機意識,緣于形形色色利益因素,用來制約中國崛起發展的一種政治手段,是冷戰時期“零和”思維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體現和反映。
探尋當今“中國威脅論”的深層緣由,必須從發展層面入手。“中國威脅論”,説到底是由於中國在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快速發展引起的,是國家崛起中的必然伴隨品。
中國的發展具有不同尋常的重要意義。與世界其他國家不同,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輝煌歷史、在世界發展史上曾長期佔據領先地位的文明古國,在經歷19世紀中期以來的殖民入侵、民族抗爭與長期探索,而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終於找到了民族復興的道路,並不斷加快國家崛起的步伐。
中國的發展,有著曾經遭受西方侵略掠奪的歷史記憶,有著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意識形態特色,有著960萬平方公里陸地領土、13億人口的超大規模,有著改革開放30多年來保持9%以上的驚人經濟發展速度。這是其他國家不具備的中國發展特質。
與中國的崛起發展相一致,印度近年來的發展速度也大大加快,成為“金磚五國”之一。但與中國相比,印度是信奉資本主義的國家,在意識形態上與西方國傢具有一致性。從發展品質與規模來看,印度尚不足以對西方國家構成重大挑戰。真正對美國的霸權及西方世界的主導地位構成挑戰的,在當今世界除了中國別無二家。
在一些西方國家看來,中國的發展崛起,是對其主導下的傳統國際秩序及地緣政治格局的挑戰。從資本主義崛起的歷史經驗看,歷史上所有大國的崛起,都伴隨著強權與戰爭,都是以運用武力為手段的。英、美、德、日等國的崛起,無不是遵循著富國-強兵-戰爭擴張的規律。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西方國際關係理論,無論是西方權力轉移理論或霸權轉移理論,都認為伴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必然會使得國家間的關係發生權力轉移,中國將挑戰現有的國際結構,導致國際體系的不穩定乃至爆發戰爭。
為此,害怕中國的發展強大將挑戰其既有的國際地位,是西方國家宣揚“中國威脅論”的真正擔憂;借“中國威脅論”來制約中國的崛起發展,是西方國家宣揚“中國威脅論”的動機所在。
在一些周邊國家看來,中國的發展崛起,是對領土資源現狀的可能改變及本國政治、經濟利益的可能衝擊。“中國威脅論”,成為這些國家攫取形形色色國家利益的一種政治手段。這包括:
其一,為領土資源之爭提供依據。中國是世界上邊界最為漫長、與鄰國存有領土領海爭議最多的國家之一。隨著中國力量的強大,與我國存有爭議的國家日趨憂慮,唯恐在領土資源之爭中落敗。
其二,為維護經濟利益提供理由。在有些國家看來,中國的快速發展會對其經濟利益造成衝擊。尤其是日本,隨著上世紀90年代以來陷入長期經濟衰退,而中國則保持高速增長並在經濟總量上超過它,這種失衡的心理尤為強烈。
其三,為擴張軍力提供藉口。近年來,一些國家藉口中國對本國帶來軍事與安全威脅,投入鉅額軍費大力發展本國軍事力量。
其四,為爭奪地區主導權提供工具。某些國家為奪取地區事務主導權,往往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以挑起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矛盾,自己則從中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