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藝葩輝映海灣明珠

時間:2012-04-05 13:35   來源:人民網

巴林觀眾在仔細欣賞《繡之雅韻——中國刺繡展》。本報記者 劉水明攝

  涼季的巴林,氣候宜人。夜晚驟降的陣雨,雖然不能澆濕幹涸的沙漠,卻能夠浸潤人們的心田,帶來莫大的驚喜。3月25日至31日,中阿合作論壇第二屆中國藝術節在巴林首都麥納麥隆重舉行。中國藝術使者帶著中國人民的真摯友好情誼,為巴林人民和阿拉伯人民送來美好的祝福。

  巴林是一個位于波斯灣西南部的島國,人口110多萬,首都麥納麥人口30萬。巴林歷史悠久,文化璀璨,物產豐饒,風光秀麗,素有“海灣珍珠”之稱。2012年,阿盟一年一度的“阿拉伯文化之都”定在麥納麥。中國藝術節的舉辦,無疑給麥納麥增添了喜慶氛圍,也為巴林人民和阿拉伯人民了解中國文化藝術提供了良好契機,這是中阿文化交往史上的盛事。

  3月25日晚,中國藝術節開幕式在巴林文化中心劇場舉行,能容納700人的劇場座無虛席。來自廈門小白鷺民間舞團的演員以一段開場舞《中國紅》拉開首場演出的序幕。優美動人的旋律、從容舒展的舞姿、色彩斑斕的服飾、富于想象的編排,將觀眾帶入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深遠意境。小白鷺民間舞團的演員們還表演了經過改編的具有濃鬱阿拉伯風格的男子群舞《水手》,他們惟妙惟肖的表演引起觀眾強烈共鳴。

  中國新疆藝術團3月26日晚上的演出,同樣受到巴林民眾的歡迎。該團的演員分別來自新疆藝術劇院歌舞團、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新疆木卡姆藝術團,陣容龐大,實力雄厚,表演的節目既有新疆民族特色又有時代氣息。演員們婀娜多姿的舞蹈、激揚嘹亮的歌聲和彈奏出的質樸自然的樂曲,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3月28日和29日,河南嵩山少林武術團連續兩晚的演出,將中國藝術節活動推向高潮。由于坐席有限,不少觀眾站著觀看聞名于世的少林功夫。嵩山少林武術團由24名武僧組成,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15歲。每場演出,他們都要激情上演“八段錦”、“金剛拳”、“銀槍刺喉”、“打山門”等20多個精彩節目,一次次博得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觀眾對武僧們的高超武藝讚嘆不已,不少人用自己的相機和手機記錄下精彩瞬間。演出結束後,不少觀眾紛紛走到舞臺前,向武僧們請教,爭相合影留念。他們稱讚少林武功名揚巴林,譽滿全球。有的說要去中國學習少林武功,有的還建議在巴林開設武館。不少觀眾向記者表示,少林武功令人難忘,讓他們盡情感受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除了演出,《繡之雅韻——中國刺繡展》也同時在巴林藝術中心舉行。此次展出的58幅蘇繡精品包括單面繡、雙面繡、平繡、亂針繡、緙絲等多個品種和技法。以名人名畫為藍本的傳統繡,展現了精細雅致的風格;表現油畫及攝影的亂針繡作品,線條活潑,立體感強。從這些作品中,觀眾可以品味到蘇繡特有的“空間感、流動感、層次感和光影感”的藝術神韻。

  巴林政府對舉辦中國藝術節非常重視。外交大臣謝赫哈立德出席了開幕式晚會,文化大臣謝赫梅觀看了兩場演出和刺繡展,並與專程前來參加藝術節的中國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舉行工作會談,雙方代表各自政府簽署了《中巴政府文化協定2012年至2015年執行計劃》。謝赫梅在26日晚上的演出開始前,還自告奮勇帶領中國客人參觀麥納麥的社區文化中心和名人故居並親自講解。巴林文化部考古遺產司司長阿卜杜拉為刺繡展剪彩,公共關係司司長艾伊莎自始至終為中國藝術節的舉辦而奔波操勞。他們都對中國藝術節獲得圓滿成功表示祝賀。他們認為,藝術節內容豐富,充分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們希望與中方進一步加強合作,提高兩國文化交流水平。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