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共同體進程機遇與挑戰並存

時間:2012-04-05 10:40   來源:新華社

  正在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12年年會特別安排了東盟專題分會。在“東盟自由貿易區與區域經濟一體化”專題分會上,與會嘉賓認為,各國之間的差異給東盟共同體推進過程帶來一些挑戰,但這一進程也面臨區域經濟一體化帶來的重大機遇。

  東盟自1967年8月成立以來,成員國從最初的5個擴大到目前的10個。如今,東盟已經成為一個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區域組織。

  “東盟面臨的挑戰在於如何進一步擴展、加深一體化建設。”越南副總理黃忠海説。根據2008年正式生效的《東盟憲章》,計劃于2015年建成的東盟共同體將以經濟共同體、安全共同體和社會文化共同體為支柱,使東盟以一個目標、一個身份和一個聲音,共同應對未來挑戰。

  但東盟10國在社會制度、宗教、歷史、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各成員協調步驟、有序合作成為當務之急。

  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易慕龍説,東盟共同體進程中確實面臨一些障礙,各個國家的地理特徵、經濟發展水準和政治制度不一樣。“但我們應該把這些差異當成推進一體化的動力,密切文化聯繫和物理聯繫,降低物流成本,實現貨物、人才自由流動。”

  2011年,東盟10國簽署關於東盟單一航空市場和東盟貨物過境便利化的議定書,旨在建立東盟地區水、陸、空一體化的互聯互通網路,為2015年建成東盟共同體創造條件。

  泰國副總理吉迪拉對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前景表示樂觀,他認為東盟各國聯繫越來越密切,區域合作不斷深化,目前已經成為最成功的區域合作組織之一。

  “東盟有著多種多樣的民族文化和價值觀,但多樣性應該成為東盟發展的活力和優勢,而不是阻礙東盟一體化進程的因素。”三菱商事前會長佐佐木幹夫説,東盟以及更為廣泛的經濟一體化框架均是促進亞洲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最重要的是提升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水準。

  佐佐木幹夫認為,東盟一體化進程必須考慮到各國經濟發展程度不一,每個國家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應該降低各國之間的貿易壁壘,讓企業發展環境更加開放,讓企業和公司更多參與東盟一體化進程。

  受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影響,全球總需求開始下降,亞洲國家出口市場面臨進一步疲軟的風險。新加坡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認為,包括東盟在內的亞洲整體“內生增長”將發揮重要作用,“亞洲各國在加強外向型增長的同時,要堅持‘兩條腿走路’,促進內生增長,鼓勵各國之間的貿易投資,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

  包括中國在內的區域經濟的增長也為東盟國家帶來重大機遇。東盟峰會發展至今,成為同時兼納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中國-東盟(10+1)領導人會議、東亞峰會等一系列會議的磋商合作平臺,顯示出東盟發展與域內域外合作的密切關係。

  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俞建華表示,包括東盟共同體在內的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了貿易自由化和貿易發展,中國-東盟“10+1”機制可以幫助東盟和中國抵禦目前金融危機的挑戰和影響。

  據介紹,2010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增長38%,2011年增長24%。近幾年,中國與東盟貨物貿易佔中國貨物貿易比重從8%上升至10%,雙方相互依存程度加深。

  “東盟各國應進一步提高互信程度,只要開展合作就能實現任何目標。”馬來西亞前總理巴達維説,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後,東盟國家從中國的發展和繁榮中受益良多,希望中國在東盟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黃忠海表示,東盟在建設共同體的過程中一直都存在各種各樣的挑戰,“但這也正是東盟必須不斷擴展和加深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原因所在”。(記者 王暉余 毛鵬飛)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