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美國不會輕易撒手

時間:2012-03-21 08:34   來源:人民網

  上周,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突然訪問中亞國家吉爾吉斯吉斯坦,其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與吉政府就2014年協議到期後馬納斯過境轉運中心的命運進行商談。馬納斯過境轉運中心位於吉首都比什凱克近郊,原為美國空軍基地,2009年吉美兩國簽署協議,將其更名為過境轉運中心,用於向駐阿富汗美軍和國際安全援助部隊提供支援。吉總統阿坦巴耶夫多次表示,反對美軍在協議到期後繼續駐留馬納斯機場。美防長的此次突訪正是為了摸清吉政府在此問題上的底牌,為下一階段的續約談判創造條件。

  從目前披露出的資訊看,馬納斯機場對美國及國際安全援助部隊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具有難以替代的意義,美方將繼續通過外交途徑與吉方討價還價,確保繼續使用該機場。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不久前曾發表報告指出,“中亞國家對阿富汗戰爭前景具有決定性意義,北部分配網路和馬納斯過境轉運中心對支援美國和北約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防長帕內塔在此次訪吉期間也表示,“在經過巴基斯坦的過境通道關閉以後,北部分配網路變得尤為重要。”美國用於支援阿富汗軍事行動的北部分配網路共有三條陸路通道,馬納斯機場在空運物資和人員方面承擔著重要功能。2011年通過該機場運送軍事人員達50萬人次之多。從吉美雙方此輪接觸可以看出,雙方可能最終會達成某種妥協。俄羅斯戰略分析與預測研究所所長薩利耶夫認為,美方可能會在後續談判中向吉方提出“無法拒絕的建議”,最終雙方可能達成“兩全其美”的協議,只不過馬納斯過境轉運中心可能要重新換一塊招牌。

  吉美兩國圍繞馬納斯機場的外交博弈,也折射出美國對中亞戰略地位的重視以及不會輕易退出中亞的戰略考慮。包括阿富汗在內的泛中亞地區是美國在冷戰結束後獲得的具有多重意義的戰略平臺。但美國國內發生經濟危機及俄美關係“重啟”後,俄美兩國在中亞的爭奪呈現出俄攻美守的態勢。在經濟上,俄啟動了俄白哈關稅同盟和建設歐亞聯盟進程;在軍事上,俄與中亞國家加強了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建設;在政治和意識形態上,美國的價值觀和政治體制在俄羅斯及中亞國家未得到認同和傳播。

  儘管如此,美國不會輕易放棄借反恐戰爭取得的地緣政治成果,更不會退出中亞大棋局的地緣政治角逐。首先,美國將繼續維持在泛中亞地區的軍事存在。哈薩克“阿裏法拉比—卡內基”中心主任舒克耶娃認為,2014年後,美國可能在阿富汗繼續駐留3-5萬軍事人員,美國政府正與阿富汗政府就此進行談判。其次,美國將繼續在中亞地區增加經濟投入,落實新近提出的“新絲綢之路”計劃。此外,按照美國模式對中亞國家政治體制進行改造,仍然是美國對中亞戰略的重要方向。美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報告提出,“達成安全目標與推進善治和人權不是相互排斥的……打破出於戰爭需要的短期戰略與維護美國利益、促進中亞穩定繁榮和民主化這一長期戰略之間的平衡,是美國面臨的一項挑戰。”

  對中亞國家來説,吸引外資發展本國經濟是其對外政策的優先方向,他們歡迎美國增加對本國的投資,但對美國等西方國家動輒對其國家體制説三道四非常反感。美國可能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的傳聞也引起中亞國家的普遍擔憂。吉俄斯拉伕大學教授奧馬羅夫認為,戰端一旦開啟,中亞國家的外部環境將急劇惡化,與伊朗毗鄰的土庫曼可能要面對難民潮的衝擊,被美國納入北部分配網路的國家可能遭到伊朗的打擊,屆時中亞國家將面臨“站在哪一邊”的艱難選擇。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