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災難難撼日本官僚惰性 改革遙遙無期

時間:2012-03-09 13: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據路透中文網8日報道,日本遭遇3 11連環災難三個月之後,長期研究日本問題的專家薩繆爾斯(Richard Samuels)來到東京,為他計劃撰寫的《國家的重生》(Rebirth of a Nation)一書進行實地調研。

  經過數月考察後,薩繆爾斯決定將書名改為《危機辭令》(The Rhetoric of Crisis)。

  現在,那場強震、海嘯、還有接踵而至的核災難已經過去整整一年了,但是即使如此大的災難,明顯還是沒有把日本從政治和經濟麻痹中喚醒。

  薩繆爾斯是麻省理工學院國際研究中心的主任。他説,“迄今為止,關於改變的言論似乎多於真正的改變。一直還是如此的涇渭分明。”

  日本原本龐大的政府債務仍在膨脹,一些關鍵性決策也是一拖再拖。在勢均力敵的議會,許多機構在各項事務上不是例行公事般地“達成共識”,就是進行政治交易。

  飽受利益集團左右的主流政黨也無力擱置分歧,展示出民眾渴望的領導能力。

  日本政壇似乎已經恢復舊貌,議會內部派系林立,繼續上演一年一度的“推倒首相”活動,該國五年內換了六任首相,至關重要的稅收和福利改革眼下面臨擱淺危險。

  野村證券(Nomura Securities)首席經濟學家Takahide Kiuchi稱,“我個人曾以為,震後會出現一個聯合政府來拯救經濟。但事實並非如此,朝野兩黨仍在相互爭鬥。這讓我失望至極。”

  在過去12個月裏,日本確實已經發生了變化,只是過於漸進且毫無聲息,完全沒有引起關注。

  這些變化背後的主要推動力是:政客與政府之間的猜疑加深,以及他們的無能所引發的公憤。

  斯密特斯(Pelham Smithers)是一家英國市場諮詢公司的董事總經理,他在去年3月11日災難發生後曾幾次到訪日本。他説:“我覺得它(災難)讓日本的中樞較以前有所變化,民眾對日本這樣的體系肯定不那麼寬容和信任。”

  這樣的公憤能否促使日本政治、經濟和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是讓民眾變得更加冷漠和沮喪,或者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某種狀態,這一切依然不得而知。

  迄今為止,鮮有跡象表明日本的精英階層很快會實施根本性的改革。樂觀的估計是,日本會繼續循著過去二十年來悄然且緩慢的轉變步伐,朝著提高官員責任、強化政府機構的方向邁進。

  最明顯的變化是人們對在海嘯中受損的福島核電站核反應爐熔毀的認知。包括曾對可再生能源篤信不疑的時任首相菅直人在內,日本整個國家都陷入了深思中。

  現年30歲的Kyoko Itagaki是一名設計師,參加過上月東京的反核能集會。她説:“3月11日過後,我才意識到,我以前從未思考過有關核能的問題。”

  “現在,我思考地越多,就會越發意識到核電廠是多麼的危險……它是不能忽視的罪惡。我的生活已經改變了很多,現在我在特定的地方買水買菜,還隨身攜帶放射性物質計量器。”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