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相知相適方能互利共贏

時間:2012-02-14 13:39   來源:人民網

  在美國總統尼克松首次訪華和《上海公報》發表40週年之際,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出訪美國。中美雙方對此高度重視,期待此訪能夠修補兩國關係,對外發出中美堅持同舟共濟、加強協調合作的積極信號,進一步推進中美合作夥伴關係建設。由於出訪日期適逢情人節,也有人戲稱此訪意味著將使中美發展成為“情人”般的關係。

  客觀地説,從中美關係現狀來看,中美既不可能成為“情人”,也不可能成為“敵人”,更像是一對性格迥異卻要同舟共濟的旅伴,有合作,也有競爭。

  一方面歷經40多年的務實合作和艱苦磨合,中美關係已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雙邊關係之一。中美之間利益深度交融,合作日益廣泛。中美雙方高層會晤頻繁。兩國在抵禦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應對氣候變化、反恐、防擴散、打擊海盜等一系列重大地區和全球性事務中合作不斷加強。兩國間每年有數以百計的部長及高官對話。各部門機構之間建立起60多項合作機制。從1979年至2011年雙邊貿易額增幅達180多倍。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中國連續11年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市場,60%以上的美國在華企業利潤率高於它們在全球的平均利潤率。美國是中國最主要的外資和技術來源地之一,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對象國。每天有5000多人往返于太平洋兩岸,兩國互派留學生人數每年達10萬人。中美之間已形成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係。即便是那些當初對中美關係抱最樂觀看法的人,也預想不到中美關係發展到今天的水準。

  另一方面,中美分別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文化傳統、發展階段和行事做派迥然不同,相互關係存在矛盾和分歧在所難免。尤其當今世界正處於大動蕩、大變革、大調整的新階段。國際力量此消彼長,中美關係平等性增加,中美都在進行深度轉型,對外政策迴旋空間減小,再加上美大選因素,當前中美衝突加劇也在情理之中。

  孫中山先生曾説:“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新中國成立後,中美關係能夠歷經重重波折,不斷前行,從敵對到正常,再到“利益攸關方”,這其中既有中美雙方從戰略高度、以全局眼光看待和處理雙邊關係的因素,更是因為發展兩國關係,加強兩國合作符合雙方利益,有益於世界和平與發展,是大勢所趨。

  中美都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國,從不缺乏解決問題的智慧和勇氣。面對新形勢、新問題,中美雙方要登高望遠,把握大勢,加強溝通與接觸,在溝通中加深了解、增進互信,在接觸中相互適應、管控分歧。對美方來説,要在這些交往中深化對中美關係不是“零和”遊戲的認識。對中方來説則要增強自信,適應新角色、新環境、新需求。

  當然一次訪問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只要我們把這種交往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讓雙方坦誠相見,相知相適,中美雙方就一定能夠排除干擾,增進合作,雙方就一定能夠成功探索出和平共處、互利共贏的新路。(秦宏)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