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國在非洲日益重要角色的神話和事實

時間:2012-02-13 14:36   來源:人民網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網站2月9日文章,原題:有關中國在非洲日益重要角色的神話和事實 

  中國成為非洲的貿易、投資和援助大國後,許多人開始質疑中國對非的真實意圖。批評家稱中國只對能源感興趣,其出口威脅當地工業,正取代美國等非洲的傳統夥伴。

  誠然,同其他國家一樣,中國對非洲能源極感興趣,但並非僅僅為獵取能源。它在非投資範圍廣泛,包括基礎設施、教育和資訊技術等。以2009年為例,只有29%的中國投資涉及採礦業,半數以上資金投向製造業、金融業和建築業。相比之下,美國對非直接投資的近60%與採礦業有關。2003年以來,僅有37%的中國直接投資流入資源豐富國家。在尚比亞等資源匱乏國家,中國大力投資製造業並建造工業區,

  日益增多的中國低成本産品出口,或許侵蝕非洲的出口競爭力。但中非出口相互重疊的部分僅限于紡織品等為數不多的行業。中非(不包括南非)之間“出口相似性指數”僅為7.3%。此外,製造業在中國和非洲的出口比例中分別為95%和不到20%,這意味著中國對非洲出口競爭力的影響微乎其微。

  更重要的是,非洲貿易的改善部分歸功於中國崛起為農礦産品進口大國。此類産品價格取決於全球需求增長,從2000年起中國對全球需求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中國低成本製造業是對當地産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産業造成衝擊。但有證據表明,大多數中國出口商品取代的是其他國家出口至非洲的産品,當地企業被取代的並不多。中國出口的廉價産品還令非洲民眾的購買力和生活品質得以改善。

  有人擔心中國正取代美國作為非洲傳統捐助國的地位,認為這將損害美非利益。但這種説法子虛烏有,美中在非洲並非零和遊戲。事實上,中美的非洲政策截然不同。中國更傾向於商業,對政治採取“不干涉原則”。美國援助則大多含有附帶條件並更頻繁捲入非洲政治事務。美國的援助也遠大於中國。2009年美對非援助為80億美元,中國約14億美元。且在某些方面,中國與非洲的經濟合作是對美國的補充。中美援助往往流向不同領域。美國集中于支援公共健康、民主化進程、反恐合作、改善政府機構等。相比之下,世行報告稱超過2/3的非洲經濟體如今已與中國有基礎設施融資協議。

  儘管某些負面影響不可避免,但非洲能從中國在非日益擴大的存在中受益頗多。鋻於中國強勁的經濟、資源需求和雄厚金融實力,今後它將繼續留在非洲大陸,美國需要明白這一點。(作者:西梅爾斯阿裏和尼達賈弗拉尼為卡內基經濟學家,王會聰譯)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