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源與趨勢

時間:2012-02-10 14:13   來源:中國經濟網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陰霾仍未散盡,其深層次影響進一步顯現,世界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經濟和各國經濟發展造成嚴重衝擊,也引發了人們從各個方面對這場危機暴露出的深層次問題進行思考。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慎明圍繞本期主講話題,深入剖析了國際金融危機的直接和根本原因,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1. 國際金融危機的直接和根本原因

  由美國次貸危機蔓延至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已經給世界各國造成巨大衝擊。但是,這場危機的根源何在?仍需深入進行分析。

  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直接原因,是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東歐劇變、前蘇聯解體後,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主導的以新自由主義為主要推力的新一輪經濟全球化。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這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無疑是一柄“雙刃劍”,它的正面效應是有力地推動了發展中國家經濟的高速增長。但也要看到,冷戰結束後,美國一家獨大,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國才能夠和敢於利用其在全球的經濟、政治、文化以及軍事、科技等強權,特別是其中的金融霸權,放手、放肆地掠奪他國財富。正因為如是,美國國內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才長期出奇的低廉,加上美國文化霸權的大肆渲染,其所謂“民主制度”才能夠在美國國內得到較多數民眾的認可並得到較為穩定地維繫,在國際上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追捧。這反過來又進一步助長新自由主義價值觀念和一系列政策在全球範圍內的氾濫和推行。從一定意義上説,目前這場正在深化的國際金融危機,不僅是對美國這種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特別是金融霸權肆意氾濫的“報復”,是對新自由主義政策、理論的有力清算,更是對美國所謂“民主制度”的根本挑戰。

  進一步分析,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仍是生産社會化乃至全球化與生産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生産無限擴張與社會有限需求之間的矛盾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深入發展的必然結果。

  如果説20世紀30年代的那場大危機和大蕭條,迫使西方國家由自由放任的理論政策轉向凱恩斯主義,推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興起,並由此顯現了當時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制度及體制的優越性,促進了社會主義由一國到多國的發展;那麼,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也必然對西方國家的思想理論産生巨大的衝擊,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生存發展産生深刻的影響。如果我們對新的挑戰應對得當,同時也必然會顯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體制的優越性。在國際金融危機仍未見底之時,我們進一步加強對國際金融危機現狀、發展趨勢,以及危機對西方思想理論的衝擊與資本主義走向等問題的研究,探討正確應對的戰略、策略和相關政策,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