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四十而三惑”

時間:2012-02-08 10:37   來源:國際金融報

  2月6日,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在上海出席《上海公報》發表40週年紀念活動時指出,儘管中美關係仍然面臨“困惑”,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正朝著兩國元首指明的方向,開始共建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關係的進程。

  崔天凱在題為《堅定不移推進中美合作夥伴關係》主題演講中説,40年來,兩國關係的變化廣泛而深刻。兩國領導人從數年見一面到每年幾度會晤。雙邊貿易額從不到25億美元,增至去年創紀錄的4400多億美元,合作領域擴展到從陸海空天到網路虛擬世界。在正當應該“四十不惑”的今天,中美關係仍然面臨三大“困惑”。

  一惑:能否建立互信

  “中美之間能不能建立足夠的互信?”這是崔天凱提出的“第一惑”。崔天凱表示,兩國之間現有60多個對話和磋商機制,包括從領導人到工作層等各個級別,涵蓋政治、安全、防務、經濟、貿易、科技、人文、能源、環境等廣泛領域。與此同時,中美之間確實存在互信“赤字”。每當中美關係遇到問題時,往往會出現從根本上質疑這一關係的聲音。培育和深化互信一是要切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不做損害對方核心利益的事;二是要全面、客觀、符合實際地認識對方的戰略意圖。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是基於自身根本利益的選擇,也是基於歷史與現實的選擇,基於時代潮流的選擇。中國增強國力,加強國防建設,都是為了在和平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成功,都是為了中國和平發展的進程少受干擾、不被阻斷。

  二惑:是否互利雙贏

  “中美合作是不是互利雙贏?”崔天凱認為,這本來不應該是一個問題,但現在議論比較多的是中美經貿關係。有人認為一方“佔了便宜”,另一方“吃了虧”。事實並非如此。中國的發展需要從外部引進資金、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需要進入國際市場,需要融入國際經濟貿易金融體系。同時,中國的開放也給美國提供了難得的投資機會和市場空間,為美國企業帶來了全球競爭的機遇,為美國消費者提供了價廉物美的商品。中美貿易的不平衡,主要源於兩國發展階段和經濟結構的不同,源於跨國企業全球資源配置。中美雙方正在努力解決貿易失衡。中國正在大力增加從美國進口。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對華出口的增幅超過對其他所有國家。根據中國美國商會統計,過去10年美國47個州的對華出口增長率達到3位數以上,60%以上的美國在華企業利潤率高於它們在全球的平均利潤率。如果美國能夠切實放寬高技術産品對華出口的限制,美國對華出口還會大幅增加,貿易平衡的進程還會明顯加快。

  三惑:亞太能否互動

  “中美兩國能不能在亞太地區良性互動?”崔天凱表示,中美兩國都是太平洋國家,亞太是中美利益交匯最集中的地區。中國對於中美在亞太地區的互動始終持建設性態度。

  近期廣受關注的一些事態發展大都發生在太平洋西部,發生在中國周邊。也就是説,中國並沒有遠涉重洋去麻煩別人,而是問題找到府來了。中美在亞太地區的良性互動,既是兩國利益所在,也是本地區各國的期待。那麼,什麼是本地區各國人民最需要的?什麼是中美兩國最應該為大家提供的“公共産品”?答案很清楚: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發展繁榮的良好前景、互利合作的夥伴關係。我們要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觀念;我們要堅持相互尊重和互信互諒;我們要包容協作,不搞選邊站隊;我們要彼此照顧,互利共贏。

  崔天凱説,對於今後中美關係的前景,我們抱有信心。習近平副主席很快就要應拜登副總統邀請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我們期待雙方通過此訪抓住機遇,加強溝通,增進互信,拓展合作,加深友誼,推進中美合作夥伴關係建設不斷向前。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