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龍:美戰略重心今非昔比

時間:2012-01-09 14:28   來源:解放日報

  自去年美國總統奧巴馬高調宣佈“重返亞洲”以來,美國戰略重心加速東移。但是,此戰略重心,非彼戰略重心。與20年前美國戰略重心在歐洲、美蘇冷戰之時的情況相比,如今亞洲的情況則完全不同。同為美國戰略重心,兩者所處的大環境、構成成分以及對手之間的關係等,都有著重大區別。

  其一,大環境和世界潮流不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世界已從戰爭與暴力革命時代進入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和平、發展、合作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今日亞洲沒有當年歐洲的“北約”與“華約”、“歐共體”與“經互會”等軍事和經濟上相互對立和對抗的組織,有的是亞太經合組織、東亞峰會、10+1和10+3等區域性對話與合作機制。和平、發展與合作的格局已在亞洲基本形成。作為東亞合作進程的“後來者”,美國不可能一手遮天,改變這個基本格局。

  其二,今日中美關係與當年美蘇關係有著本質的不同。當年,爭霸是美蘇關係的主要方面,而今,合作是中美關係的主導面;當年,美蘇在經濟上沒有什麼相互依存的關係,美蘇貿易額在最好的年景也未超過40億美元,蘇聯亦不持有美國國債,而今,中美貿易額高達4000億美元,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主”,雙方已在經濟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美國難以與中國全面對抗。

  其三,中國與美國的亞洲盟國(如日本、韓國和菲律賓等)以及“新的支點”國家(如越南、印度等)的關係微妙。在過去30年間,中國的持續高速發展,使得美國與亞洲國家關係變得更為錯綜複雜,美國在這個地區的影響已大不如前。日美矛盾顯現,韓美協調困難,東南亞國家對美國的期待已縮減到安全這一單一領域。而在經貿方面,所有美國盟國以及“新的支點”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對中國的依賴已經難以擺脫。在亞洲出現了經濟上靠中國、安全上靠美國的所謂“雙領導格局”。蘇聯當年與美國的歐洲盟國關係完全無法與之相比。確實,亞洲國家中有些國家尋求在中美之間搞平衡,但是這些國家與中國在地緣上的緊密關係是無法改變的。對這些國家來説,討好美國並不意味著要得罪中國,有人玩弄兩面派手法,想引進美國,對付中國,但畢竟是少數國家,而且要他們充當美國的打手,和中國對抗也不符合他們的根本利益。

  其四,美國過去到歐洲和亞洲是撒“銀子”的,那時候人家跟著跑;如今經濟困難,手頭拮據,早已沒有當年“慷慨”和“大方”,亞洲國家未必事事一定會跟著它走。

  其五,美國要稱霸世界,需要面對的難題很多,如阿以衝突、伊核問題、阿富汗戰爭、金融危機等,不可能集中精力和資源,全力對付中國。

  受以上諸多因素制約,美國戰略重心東移難有大的作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美國戰略重心東移是冷戰後中國周邊環境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我們要認真對待,決不能掉以輕心。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