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強硬回擊西方指責

時間:2011-12-07 10:53   來源:環球時報

  “小心,阿拉伯之春已逼近你身邊”。這句很不客氣的威脅昨天由美國參議員麥凱恩發出,他説的“你”指的是俄羅斯總理普京。以反俄聞名的麥凱恩以前也咒過普京,但這次的底氣顯得尤其足,因為5日有數千名俄年輕人走上莫斯科街頭示威,抗議杜馬選舉不公。西方輿論6日興奮地宣佈這是“12年來俄羅斯最大規模的反普京示威”,它很像“推特革命”,或者叫“俄羅斯之春”,也很像是要“佔領克里姆林宮”。同一天,俄美高層圍繞選舉是否公平爆發激烈口水仗,挑起戰火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裏公開宣稱俄選舉“既不公平,也不公正”,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則迅速回擊説“政治體系是俄羅斯內政”,不用西方幫忙。分析人士認為,俄美這次交鋒涉及俄羅斯政體的合法性,有可能成為華盛頓向莫斯科發動摧毀性攻擊的序幕。當年烏克蘭顏色革命就是從否定總統選舉結果開始的。希拉裏的倉促表態顯示,美國已經有了通過一場顏色革命推翻“普京統治”的雄心,他們正在選舉後的俄議會中尋找機會。

  俄總統回擊希拉裏指責

  “俄羅斯杜馬選舉既不自由,也不公正,俄羅斯選民有權利要求對操縱和欺詐進行全面調查。”6日,正在德國訪問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裏用這番話點燃了美俄口水仗的引信。法新社稱,希拉裏的論據是監督俄選舉的歐安組織觀察員稱,選舉存在大量舞弊現象。當日,與希拉裏一同參加歐安組織會議的俄外長拉伕羅夫沒回應此事,但俄國內對希拉裏講話反應強烈。

  俄羅斯《觀點報》説,俄總統梅德韋傑夫6日公開回擊來自美國的批評。他説,國家政治體系是俄羅斯的內政,不關外國夥伴的事,選舉已經進行了,結果也清楚了,這一選舉完全符合俄選舉法。俄中選會稱,希拉裏女士的話令人困惑,她應該更關心美國自己選舉的問題。

  “此次杜馬選舉的公正性沒有問題”,俄羅斯多家主流媒體6日用這一資訊回擊希拉裏。“俄羅斯之聲”還援引來自西班牙等國選舉觀察員的話,稱讚杜馬選舉是“俄羅斯民主的勝利”。俄保護選民權利協會會長費多洛夫用更激烈言辭批評美國,他説,這個國家一方面大談人權、民主價值觀,同時對像南聯盟這樣的主權國家實施轟炸,推翻他國政府,還在世界多個國家設立黑獄,虐待囚犯,哪有權在道德領域指責其他國家?

  西方拿“阿拉伯之春”嚇唬俄羅斯

  “俄羅斯不需要普京”、“把普京扔進監獄”,5日晚,數千名俄羅斯年輕人喊著這樣的口號走上莫斯科街頭,指控俄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靠舞弊贏得杜馬選舉。聖彼得堡當日也有小規模示威,兩地共有近400名抗議者被警方逮捕。俄羅斯媒體6日説,示威是由受西方支援的俄自由派“人民自由黨”和“團結”運動組織發起的。但西方媒體大多在報道中回避這一點,美國《時代》週刊則強調,這是普京走上權力巔峰12年來,俄最大規模反普京示威。

  這篇題為“佔領克里姆林宮”的文章説,“與以往那些由俄共和自由民主黨組織的小示威不同,5日抗議的主角不是共産主義老大媽,也不是暴躁的民族主義者,而是由雅皮士和大學生組成的網際網路一代,他們過去把憤怒宣泄在網際網路上,現在開始走上首都的街頭”。文章稱,在這些人眼中,普京越來越像上了年紀的獨裁者,支援他在明年競選總統的統俄黨則是“騙子和竊賊黨”。

  “走上街頭的俄反對派顯然受了阿拉伯之春的影響”,英國《獨立報》6日這一判斷從俄反對派將示威稱為“臉譜革命”上就能看出。美國福克斯新聞乾脆將普京稱為“俄羅斯的穆巴拉克”,認為他已無力壓制國內的反對力量。美國彭博社則説,如果俄政府找不到一個更合法的權力交接機制,“一個暴力的俄羅斯之春並非不可想像”。加拿大《環球郵報》説,統俄黨在杜馬選舉中未能贏得半數以及5日的反普京示威,“就像在克里姆林宮墻頭開了一槍”。

  此次杜馬選舉被西方看做決定俄羅斯國家方向的大事,自然少不了“以堅定批評俄羅斯聞名”的美國參議員麥凱恩的參與。給他這一評價的俄新社説,在莫斯科爆發反普京示威後,麥凱恩在“推特”上寫了這樣的留言:“親愛的弗拉德(弗拉基米爾普京),阿拉伯之春已逼近你身邊”。文章説,麥凱恩是著名反普京人士,今年10月他曾威脅稱,“卡扎菲之死會讓包括普京和巴沙爾在內的全球獨裁者緊張”。

  “誰仇恨普京,誰就是背叛祖國”,俄羅斯網民海克斯托在俄羅斯電視臺網站上的留言讓人看到了俄羅斯民意與西方輿論宣傳的尖銳對立。他質問道,你們還記得普京上臺前的俄羅斯什麼樣嗎?“把俄羅斯從危機中拯救出來的普京是世界上最好的總統”。女網民安琪質問道:“俄羅斯人真希望暴力革命在21世紀的祖國重演嗎?上街鬧事的所謂反對派抗議者,你們搞這場鬧劇收了西方多少錢?”

  “我們應拿出900萬美元,確保俄羅斯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公正透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克托納這句話6日被俄媒體當做美國插手的證據。俄新社稱,托納承認美國為俄非政府組織Golos協會提供財政支援,明年3月大選前還將提供更多資金。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