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運動劍指美國制度

時間:2011-10-10 13:23   來源:光明日報

  已經從紐約擴散到美國各地的“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正在引起全球媒體的廣泛報道和剖析。國際輿論一致認為,儘管席捲全美的抗議浪潮源於高失業率和經濟低迷,暴露出美國社會正在走向嚴重分裂的現實困境,但是,參與“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年輕人並非“只考慮眼前利益的膚淺之輩”,他們思考的都是影響和決定美國向何處去的“大問題”。他們願意重新審視“民主自由”等“一貫正確”的“美式傳統價值觀”,反思美國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等方面顯現出來的深度危機。

  據報道,“佔領華爾街”是美國自上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以來最有影響力的社會抗議運動。分析家們認為,無論結局怎樣,這次群眾運動都必將深刻影響美國的政局。從目前情況看,左翼力量和工會組織的活躍表現尤其值得注意。左翼力量在吶喊“終結資本主義制度”,工會組織在呼籲“爭取勞工權利”。可以看出,示威者對華爾街的不滿和憤怒正在轉向貧富分化、社會不公、黨派爭利及美國的政經制度和社會體系。

  儘管美國主流媒體對示威者多半抱著嘲諷的態度,但仍然不得不承認,“佔領”運動説明,“在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美國民眾已對本國政治制度相當不滿”。調查表明,對現行政治制度不滿的美國民眾達到80%,他們認為這種制度在處理經濟等問題時效率低下。

  事實上,示威者目前關心的不僅僅是如何懲罰華爾街上那些利欲熏心的掠奪者,而且更想表達他們內心的鬱悶和擔心:是誰助長了華爾街金融機構的貪婪?是誰支援一小撮精英大肆掠奪人民的財富?政府與華爾街之間的關係能否拿到陽光下攤曬?絕大多數人民的利益為何得不到保護?如果金融寡頭可以控制國家的經濟和政治,那麼美式自由資本主義到底出了什麼毛病?觀察家們認為,當示威者發出“現在就革命”的吶喊時,那是在真切地表明,他們已經不再相信政府,不再相信制度,不再相信美式自由資本主義能夠自動糾錯和自我調控。

  在“佔領華爾街”運動的參與者們看來,對金錢的貪婪左右著議員和政府官員的決策,而造成議員和政府官員墮落的根本原因則是制度安排上的弊病。“佔領華爾街”運動發佈的《宣言書》中説:“如果程式是由經濟權力決定,那麼就不可能達到真正的民主。”“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將利潤置於大眾之上,自私自利置於法律之上,壓制置於平等之上的企業界掌管著政府的時代。我們就是要將這樣的事實公之於眾。”示威者坦承,美國人過去沉浸在對資本主義的幻想當中,現在該到了清醒的時候。美國處在歷史的轉捩點。自由經營、競爭獲利、利益刺激這些美國人從小就被灌輸的觀念,本質上其實十分醜陋和荒謬。資本主義是一個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合理系統”,但它本質上卻是獲取利益——從他人的不幸中獲取利益。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病根。它推崇放縱和揮霍,它異化和摧殘人性,“人們的身份不再由他們做什麼而決定,而取決於他們擁有什麼”。

  美式資本主義的價值觀建立在追逐金錢的基礎之上,一味追求自我最大化的選擇。在自我最大化的過程中,人們唯一感興趣的東西就是金錢或商品。整個國家只關心“實現自我最大化的交易關係”,而對人們廣泛的社會需求不聞不問。金錢控制了一切。掌權者不會關心窮人的利益,它只負責呼籲民眾對“將會成為富人”抱有信心。因為國家給了你自由競爭的自由和環境。美式民主制度關心的不是人的幸福,它只關心“在競爭中獲得成功”。在這種“正確思想”的指導下,政府關心的只能是1%的成功者,一小撮贏者通吃的富人。美式民主實質上已經淪為一種金錢與權力的交易系統,它無法直面99%的民眾,只能服務於1%的“社會精英”;它無法解決重大社會問題,而只能心滿意足地接受資本力量的操控。表面上,美式資本主義主張“小政府、大社會”,認為市場經濟可以自我調節,強調政府對市場經濟“不加干預”,從而讓民眾、市場和社會獲得最大程度的“自由”,然而實際上,政府與金融財團卻存有一種陰暗的、可恥的、見不得陽光的交易關係。當財團需要時,政府就可以出面號召人們購買汽車、房産,支援貸款機構放棄審查貸款者的信用,搞零首付、零利率,從而讓華爾街乘機大搞金融衍生品,製造金融泡沫和虛假繁榮。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