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與醜聞促發“華爾街風暴”

時間:2011-10-10 13:22   來源:新華網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網站10月7日文章】題:美國人對華爾街的看法達到’40年來的最低點(作者斯坦福大學社會學系在讀博士生、斯坦福大學貧窮與不平等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林賽歐文斯)

  自2008年救助銀行行動以來,—些社會學家最關注的一個問題就是:社會運動究竟在哪?“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或許可以作為上述問題的答案。眾所週知,美國人願意容忍相對較大的收入差距(尤其是與歐洲人相比更是如此)。美國人喜歡精英統治,而且一般都對通過艱苦努力獲得回報感至十分欣慰。不過,這裡有一個先決條件,即我們希望遊戲規則是公平的。

  最近涉及到華爾街由世界上收入最高的經理、主管和分析師執掌的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各種醜聞,使得許多美國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是否有人在這場遊戲中作弊。正是這種不公平感,外加經濟上的不安全感,促使美國人對華爾街的態度發生了變化。感到這種不公平的美國人並非少數,儘管親身參與“佔領華爾街”運動的人為數不多。這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人們對華爾街的憤怒情緒至少達到了過去40年來的最高點。美國人實際上並未真正喜歡過華爾街的掮客和銀行家,但我們也並不總是憎恨他們。那麼,這種敵意為何會加劇呢?答案是金融市場動蕩和華爾街一系列重大醜聞引發的一場“劇烈風暴”。一段時間以來,公眾一直對華爾街的銀行和金融機構感到失望。全國輿論調查機構所作的一項 “全民社會調查”向美國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即自1973 年以來,他們是否一直對銀行和金融機構抱有信心?在 2006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間,對銀行和金融機構抱有很大信心的美國人的百分比從30%下降至前所未有的低點11%。哈裏斯網上評估公司所作的類似調查結果也顯示,對經營華爾街的人抱有很大信心的美國人的百分比早在2009年2月就下降到歷史最低的4%。這些數字所反映的不僅僅是美國人對自己的銀行賬戶金額的縮小表示不滿,而且還反映出入們越來越相信,華爾街正在玩的是一場只有銀行家才能夠贏的遊戲。

  但是,當經濟不景氣與一些重大醜聞巧合在一起時,如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的儲蓄和貸款危機以及我們目前面臨的困境等,隨之而來的是公眾信心發生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或許對我們現在在華爾街目睹的抗議活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換言之,當有證據表明有人在遊戲中作弊時,美國人便開始真正感到憤怒了。

  毋庸置疑,諸如失業率高9%、取消抵押品贖回權和破産率居高不下等切切實實的困難進一步助長了公眾的憤怒情緒。但是,這種憤怒還具有一種獨特的道義特徵。

  哈裏斯網上評估公司2011年4月所作的一項民調結果顯示,只有26%的美國人認為,在華爾街工作的人 “與其他人一樣是誠實的、有道義的”,而1997年持這種觀點的人有51%。同一民調結果還顯示,67%的美國人認為,“如果認為他們違法就能賺到大錢並不受懲罰,華爾街的大多數人是願意以身試法的”。

  最終,“佔領華爾街”運動是否會成為一種具有分水嶺意義的運動還是一種短暫的動亂,仍有待於觀察。

  “佔領華爾街”運動的興起有目共睹,這至少應該促使人們重新關注大多數美國老百姓所認同的一個政治經濟問題,即華爾街在某些地方做得不對,必須採取措施予以糾正。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