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監督與政客票箱
一位曾任職于新聞集團的記者在形容默多克時説:“他總是有辦法。”
而如今,在自己的傳媒帝國行將崩潰之時,估計默多克也沒有什麼辦法。幾週前還搶著討好默多克的政客,現在都在爭先恐後地接受媒體採訪對其傳媒帝國吐著唾沫。
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中,默多克傳媒帝國在英國政壇扮演著重要角色。默多克在上世紀60年代末買下《太陽報》後,公開支援保守黨,直至撒切爾當選和任期結束。隨後他又支援工黨,伴隨布萊爾10年的首相路。2010年選舉期間,默多克轉而支援保守黨的卡梅倫,卡梅倫又隨之當選。所以《世界新聞報》前主編安迪 庫爾森曾是首相府的新聞負責人。
可見政客與媒體,並非清清白白,媒體的吶喊裝滿了政客的票箱,政客的縱容讓“新聞自由”總是有機可乘。英國如此,其他國家也難脫窠臼。澳大利亞通訊部長康羅伊18日就指責,默多克旗下的《每日電訊報》鼓吹改朝換代。
連長期以來自詡“新聞自由”的美國政府,2005年都被曝出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以及在眾多領域內“預製新聞”,為自己的政策包裝、開道。
西方媒體的輿論監督,在這種曖昧中也變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或者只談風月不關政治,逐漸喪失了公信力。
公正客觀與司法“嫖客”
在與政界關係曖昧之時,默多克的新聞集團也與司法界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畢竟知道自己所行違法,所以只能把執法者哄得高興。
倫敦警察局局長保羅 斯蒂芬森17日宣佈辭職,涉嫌收受《世界新聞報》前副主編尼爾 沃利斯的變相賄賂。斯蒂芬森今年1月免費前往一溫泉浴場接受大腿骨折康復治療。這次溫泉之旅原價為1.2萬英鎊(約合1.93萬美元)。而沃利斯當時正是這家溫泉浴場的營運主管。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倫敦警察局看中了沃利斯,聘任他擔任該局的媒體聯絡顧問,以臨時接替請病假的負責媒體事務的警長,而最終簽署這項兼職任命的正是斯蒂芬森。
更有意思的是,倫敦警方的負責人出任默多克屬下報紙的專欄作家並領取上萬英鎊的報酬。負責調查竊聽案件的高級警官本應回避,卻與《世界新聞報》高層人員把酒共餐。
西方媒體一直標榜“公正、客觀”,在與司法界不明不白的關係曝出後,還有誰相信他們的“公正、客觀”呢?他們是無邊的“自由”嫖了“司法公正”。
18日,一名曾經指稱《世界新聞報》竊聽的前該報記者肖恩 霍爾被發現死於家中,因為死人不會再説出什麼秘密。只是估計司法不會給他“公正”,因為他曾經供職的東家剛與警察做了一場春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