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擊斃拉登的連串“口誤”源在何處?

時間:2011-05-06 14:06   來源:中國網

  美國擊斃拉登一事一波未停一波又起。聯合國人權高級專員皮萊5日呼籲美國方面向外界公佈擊殺基地組織最高頭目奧薩馬?本?拉登的“準確事實”,以判定擊殺拉登行動是否具有“合法性”(見中新網2011年5月5日電)。而此前美國政府官員早先聲稱本?拉登在被擊斃時攜帶了武器。事發兩天之後,又有新的事實曝光。白宮官員日前表示,本?拉登死於一次發生在其住所的衝突,衝突中他抵抗了美國武裝部隊,但沒有攜帶武器(見《參考消息》2011年5月5日)。筆者注意到,白宮同樣糾正前“口誤”的還有擊斃拉登過程中沒有原來稱的用女人做人盾。對白宮的糾正,既有著拉登女兒的現場作證,也有著各方的壓力。媒體雲,美國3日承認本-拉登被攻擊時並未武裝,這已引發對美國違反國際法的控訴。但面對白宮的指正,諸多國際媒體似乎不認同,而是陡添一連串“質疑”。

  美國白宮在擊斃拉登問題上為何出現“口誤”?分析這些“人盾”、“攜帶了武器”之類的細節背後,人們不難看到了美國官員無疑是想趁此塑造拉登的殘忍和與此印證美國擊斃拉登無所不能的形象罷了。

  此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主持一項頒獎儀式時發出了“基地組織拉登被擊斃顯示美國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的豪言壯語後,又于5月5日前往紐約世貿中心遺址與民眾一起慶祝基地組織頭目拉登被擊斃(見《中國日報》2010年5月3日)。可見,美國白宮要抓住擊斃拉登做文章。利用重大事件做文章是政治家們的特點。那麼,白宮抓住擊斃拉登要做什麼樣的文章?

  白宮在擊斃拉登問題上出現“口誤”,有著眾所週知的背景。有美媒透露,美國早已掌控了拉登的行蹤,2010年8月美中情局已鎖定拉登的一藏身處。之所以選擇5月1日動手,是出於想轉移美國公眾和世界對利比亞戰爭的視線而已。人們知道,由美國主導的利比亞戰爭,而今遭遇著越陷越深十分難堪的狀態。美國內批評指責奧巴馬的聲音越來越大。而美國儘管後來採取“退居二線”,由北約主導戰爭的手法,仍然擺脫不了困局。與此同時,4月14日,奧巴馬通過社會網站、微博和電子郵件宣佈,他將參加2012年美國總統大選。4月28日,奧巴馬宣佈任命中情局長萊昂帕內塔接替蓋茨出任下一任國防部長。而一旦美國不能從利比亞陰影中走出來,就有可能影響奧巴馬連任的可能。反觀歷史上美國總統的選戰,一些參選者都敗在戰局失利問題上。奧巴馬選擇擊斃拉登的時機,無疑有著選戰考量的。而來自路透社在擊斃拉登後的民調顯示,79%的人認為,奧巴馬此次行動正確。美媒則一致認為,此次行動將使奧巴馬的支援率大幅度上升。記得,在海灣戰爭勝利之際,老布希總統支援率一度逼近90%。可見,白宮此時抓住擊斃拉登做“文章”,其為選戰鳴鼓開道之意也不言而明。

  人們看到,奧巴馬抓住擊斃拉登做文章有一句話令人矚目,這就是他所説的“美國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換言之,就是“美國什麼都能”的形象工程。

  誠然,相比世界廣大國家,美國經濟、軍事的強大和科技之先進,確實是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匹敵。但美國的強大不等於美國沒有任何事都可以做到,更不等於無所不能。就擊斃拉登而言,從2001年9.11事件起至今已消耗了10年。而美媒體稱,在美國宣佈擊斃拉登的當天,美國國務院也向美國公民發佈為其3個月的全球旅行警報。警什麼?簡言之就是警惕拉登式的恐怖行為襲擊。而日本得知拉登死訊後,立即開始討論美駐日本使館安防問題,嚴防其他組織進行報復。可見,美國擊斃拉登既在高興之中也在深深的憂慮之中。這表明,美國決不是什麼都能。形象工程終會破綻百齣。美國在擊斃拉登事件之初的大量“口誤”出現的背後,是美國立志打造“形象工程”的負面影響。

  反恐是人類的共同事業,又是各國的神聖責任。反恐需要國際聯盟,統一部署,統一行動,但其前提則是統一標準,不能為我所需。美國的反恐之所以“越反越恐”,皆因單邊標準作怪。人們知道,美國的思維定律是凡符合美國利益就贊成,不符合美國利益就反對。只要恐怖分子沒有恐到美國頭上,就不是恐怖行為,甚至是美國倡導的什麼“民主行動”。而今,在中東,美國不是推行這種既賣矛又賣盾的反恐政策嗎?可見,美國反恐要取得成功,真正取得成效,需要統一的標準,而不需要形象工程。(亦菲)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