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拉丹之死與美國維護世界霸權新篇章

時間:2011-05-05 15:24   來源:新華網

  本拉丹被美軍擊斃,這條消息將鐵定進入2011年世界十大新聞的前三位。2003年12月14日,當美軍高級將領走上新聞發佈會,宣佈抓到伊拉克前領導人薩達姆的時候,曾經乾脆利索地説了一句“We got him!”,當時臺下的記者一片歡騰。現在,美國各大媒體、報紙,在報道本拉丹被擊斃,也都用了“got him!”這個句話。只不過,美軍沒有能夠活捉本拉丹。

  美軍“短平快”地處理了拉丹的屍體,自然也得到了外界的一些質疑。其實美軍是否真的擊斃本拉丹,在這時候已經不重要了。從美國方面來説,無論是奧巴馬著眼于未來選舉的“人望”造勢,還是關乎于美國維護未來世界單極體系的需要,本拉丹都到了要死的時候了。這場由小布希發起的反恐戰爭,必須要畫上一個句號。

本拉丹被美軍擊斃,這條消息將鐵定進入2011年世界十大新聞的前三位

  奧巴馬得以當選美國總統,其結束伊拉克、阿富汗戰事的承諾是重要原因之一。然而自其就任以來,美國的反恐戰車在轉軌的過程中磕磕絆絆,不但留下了一堆後遺症,而且還險些掉進了利比亞內戰這第三場戰爭。就奧巴馬的政治生涯而言,他非常需要一個標誌性的事件,來為過去的時代做個了斷,來彰顯自己的政治成就。正如奧巴馬在擊斃本拉丹的電視講話中所述:我就任美國總統後不久,就曾命令中央情報局局長萊昂-帕內塔把擊斃或者抓捕本拉丹作為打擊基地組織戰爭的首要任務。美國政客的話,你就得豎起耳朵來聽。怎麼奧巴馬指揮中情局就能搞到本拉丹的情報,難道當初小布希手下就都是飯桶嗎?奧巴馬一犯困,就有人遞枕頭,這本拉丹死的也太是時候了。

  反恐戰爭是美國人發明出來的名詞,但其實質上在反恐的同時,也是為了維護美國在世界範圍內的霸權而服務的。無論美國哪一個政黨上臺,維護美國的全球利益,維護美國在全球的統治地位,這個中心是不變的。然而在這個目的之下,不同的政治家處於不同利益集團立場有其自身的策略和主張。就拿小布希的“反恐戰爭”而言,恐怖分子的能量與美軍相比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小布希發動反恐戰爭,除了可以打擊恐怖主義,還可以借此把軍刀捅進歐亞大陸的腹心,而且發動戰爭石油巨頭高興、軍火巨頭高興,何樂而不為?小布希在9-11事件之後曾經明確表示,我們的戰爭並非針對伊斯蘭。這話我信,大家都是想賺錢嘛。

  不過任何一個戰略都不能保證滿意的結果。出於對美國軍事力量的過於自信,小布希政府沒有想到反恐戰爭會打成這個樣子。而且戰爭在一定程度上還引發了美國及世界範圍內大規模金融危機,造成美國經濟和國力的衰退。奧巴馬接手的就是這樣一個攤子。牌必須還要打,但是像小布希那樣粗放型的打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奧巴馬的策略更“軟”,但其目標比小布希有過之而無不及。

奧巴馬的新戰爭才剛剛開始

  理論上説,美國的戰爭還在進行。但奧巴馬通過輸出通貨膨脹和“臉譜”“推特”等網路大規模動員武器,準備從根源上徹底消除“反美”的土壤。相關數據顯示,從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一些阿拉伯國家的主要經濟産業遭受重創,一些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價格直線上升。不同社會階層、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之間的裂痕逐漸加大。

  相比小布希的戰爭,奧巴馬的“戰爭”少了硝煙,更加省錢,但殘酷程度絲毫不減。經濟的掠奪,將極大消耗一批中東國家的石油收入,網路上的鼓動,則將戰線直接推到對手的領地。

  以擊斃本拉丹為標誌的反恐戰爭似乎已經結束,而奧巴馬的新戰爭才剛剛開始。而這場新形態的戰爭,則是為美國迎接新興大國的挑戰而提前準備的。美國清醒地認識到,在10年的舊式反恐戰爭期間,世界主要大國的實力對比發生了迅速而明顯的變化。在美國看來,應對新興大國(或政治實體)對美國全球霸權的挑戰,是最為關鍵的戰略核心。美國通過現在的“軟”性“戰爭”,正在積極積累經驗。

  筆者個人認為,以本拉丹被擊斃為標誌,美國的戰略將從應對“恐怖主義”等新形態危機再次轉到遏制傳統國家的挑戰上來。當然,奧巴馬政府這些新策略能否行得通,就要看時間甚至是運氣的考驗了。(鄭文浩)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