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兩岸關係發展的大方向已難逆轉

時間:2009-04-30 10:47   來源:台灣網

  兩岸“陳江會”不到一年連續3次,一次比一次深入,一次比一次制度化,一次比一次有具體的成果。美國《世界日報》29日發表社論認為,這是事先無法預料,卻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社論認為,從島內的基礎來看,沒有馬英九當局上臺,兩岸關係不可能有如此的突破;沒有陳水扁貪瀆羈押審訊,“臺獨”的假議題還是一大攔路虎;沒有此次金融海嘯,臺灣陷入危機,臺灣的步伐也不可能走得那麼快。從大陸的情況來看,隨著陳水扁下臺,“急獨”危機化解,經濟危機突顯大陸地位的提升,北京更有信心走兩岸先經濟再政治的和解之路;中美日關係的和解,大陸和平崛起之路的確立,也讓臺灣地位的軍事重要性降低,讓大陸可以有更長的時間來思考中國未來統一前途。

  不必諱言,在這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臺灣原來經濟發展和每人平均收入遠遠超過大陸的優勢迅速流失,美國歐洲的市場萎縮也讓臺灣生存的經濟空間進一步壓縮,依賴大陸市場成了臺當局和業界的共識,也成了民眾的選擇。第三次“陳江會”的結果,整個臺灣民意的支援率達到四成以上,而大陸的經濟“輸血”速度也會加快,兩岸問題不會成為大陸崛起的“攔路石”。

  在這種大趨勢下,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反對顯得蒼白無力。從政治邏輯來説,民進黨作為反對黨,提出反對“陳江會”理所當然,問題是她提不出可替代方案。而且,從第三次“陳江會”的結果來看,美日的評價是:這些協議有助於促進區域的和平、穩定以及繁榮,美日以此為傲。當然,美國不可能主動放棄向臺灣出售武器的利益好處,兩岸經貿發展美國也是直接的受益者,何樂而不為?

  社論説,美日的基本立場決定了蔡英文反對“陳江會”的策略失去了內外兩方面的合理性,唯一可以考慮的是選舉的利益。但是,臺灣年底的縣市長選舉是地方選舉,很難將大陸政策作為競選的主軸,而且臺北高雄等地都是大陸游客赴臺的獲利地區,如何向選民説明反對的理由?蔡英文的最大收穫,最多用“保衛臺灣主權”議題來激勵“臺獨”基本盤的人出來投票,兩岸關係發展的大方向已經難以逆轉。 

更多精彩評論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