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秦火火”,還需根治“信謠傳謠”

時間:2013-08-25 09:44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網路紅人“秦火火”“立二拆四”等“謠言推手”日前被公安機關依法刑拘。“秦火火”等人肆虐網路、掘金多年,不斷炮製出謠言,而網民盲目“信謠傳謠”則成為推動“秦火火”的助燃劑。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相信謠言?

  “信謠傳謠”得以生存的土壤是“不友好,不互信”的社交生態。傳播學中接受研究理論表明,人們更傾向於選擇相信那些他們願意相信的事實。網民對社會面貌所積累的看法與情緒,已經沉澱為比較頑固的“刻板印象”,當謠言符合這種認知和想像時,謠言立刻尋到了市場,並迅速蔓延。

  正因為有不斷曝光的負面新聞,一次次衝破著人們的道德和心理底線。在這種社會環境下,“信謠傳謠”並非源自網民的單純、幼稚和善良,而是一哄而上的群體性盲信盲從,背後其實反映了人們對社會“戾氣”的一種過度擔憂。

  傳播學中有一條重要的定律:謠言量=事件的重要性證據的曖昧性。“秦火火”們正是抓住當下社會結構中脆弱環節下手,利用網民“仇富仇官”“對公權力的不信任”等心理慣性,製造出迎合人們“陰影審美”的假消息、偽事實,煽動負面情緒,在短時間內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的情況下屢次得逞。消弭謠言就只好採用“不斷辟謠”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來收拾殘局。

  但整頓和凈化網路生態卻不能只靠法辦幾位“謠言製造者”就能收效。“信謠傳謠”污染了網路環境,破壞了“觀點市場”的競爭規則,甚至是對言論自由的粗暴挑釁。

  當社交網路的互動平臺開始觸碰更多人生活時,謠言仿佛傳染性的病毒,危險就在每個人的身邊。抵制謠言成為輿論意見領袖的共識。網際網路“七條底線”宣言的達成表明,微博微信達人們已經清楚地意識到呵護健康網路生態的重要性。文化部日前出臺新規,放權網路文化企業內容自審,也是要網路參與主體更加明確自身的社會責任,加強行業自律,共同維繫網際網路這一文明的共同體。(劉旸)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