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票價理應更靈活一些

時間:2013-03-12 14:52   來源:北京晚報

  鐵道部歸入交通部的傳説終於有了確切的消息。中國鐵路大發展有目共睹,中國高鐵里程已經是世界第一。中國的民航、公路運輸早已經按照市場化運作,只有鐵路運輸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基本上按照非市場模式前行。

  實行大部制後,鐵路的運輸生産勢必將採取市場化的取向,這一點是現在就可以確定的事情。什麼是市場化的取向呢?民間資本進入是一個方面,公司式管理經營是一個方面,鐵路票價更加靈活一些,更是一個重要方面。

  鐵路票價基本上採取“新路新辦法,老路老辦法”。新辦法就是高速鐵路參照各方面因素,訂了一個票價。比如,京廣高鐵商務艙2727元,一等座1380元,二等座862元。這個票價在機票不打折的情況下,也説得過去。因為鐵路不另收建設費、燃油附加費等。機票打折,這兩項費用也是必收的。老辦法是指既有線的快速列車、普通速度列車,在老線路上跑的車,票價基本近二十年未變。

  新辦法裏有老辦法的影子,那就是票價機制過於僵化,不夠靈活。交通運輸有淡旺季,靈活的票價機制可以有效調控客流需求,積極參與市場競爭,最大限度減少空座率這樣的資源浪費。一成不變的票價,則無法應對多變的市場。在這方面,“鐵老大”要多向民航學習,民航的票價完全由市場決定,非常靈活多樣。當然,學習不是照抄照搬,要加入自己的東西。鐵路全國售票聯網,網上訂票,已經為高鐵票價更加靈活一些提供了資訊保障。後面的事情就要看高鐵部門如何向民航學習。鐵路一旦進入大部時代,可以預想,對靈活票價機制的限制也將大大減少。

  “老路老辦法”那種近二十年價格不變的定價機制,未來恐怕也要有所改變。但事關低收入階層,也只能不要著急,慢慢來。鐵路不同於民航、公路運輸,先天就帶有濃厚的壟斷色彩。因此,鐵路要大發展,從投資到運輸生産,要搞市場經濟,遵循價值規律,又要兼顧和滿足不同收入層次的旅客需求。對於低收入人群來説,如果一天不能掙200元錢,那麼,在路上多跑一天能節省200元錢,就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你勸他多花二三百元,去坐更加舒適快捷的高鐵,或許吃力不討好。高鐵要發展,票價必須要考慮收回投資和適當贏利。普通列車要生存,至少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還要正常運轉,也要考慮不虧本或少虧本的問題。無論是高鐵還是普鐵,未來都將進入一個更加靈活一些的票價時代。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