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字發言獲13次掌聲”是如何煉成的

時間:2013-03-11 14:32   來源:濟南日報

  3月8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脫稿發言《如何避免“八項規定”一陣風》,不到1000字收穫了13次掌聲。白岩松在微博上評價:她像個驕傲的女學生,背著心愛的作文,這篇作文觸碰的是極嚴肅的主題,這産生了化學反應,勾兌得大家又輕鬆又過癮,也發人深省。(3月10日《揚子晚報》)

  一位政協委員作了簡短的發言,説了不到1000字卻收穫13次掌聲。這段視頻在網路上取得了爆棚的點擊率,許多網友表示,這才是我們喜歡的兩會“好聲音”。蔡玲的“不到1000字發言獲13次掌聲”是如何煉成的?她講了什麼、魅力何在?

  先看蔡玲演講的題目《如何避免“八項規定”一陣風》,這是一個緊跟時代潮流的題目。“‘八項規定’新風是不是又只是一陣風”、“幾百個文件管不住一張嘴”、“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諸如此類的擔憂,在現實中的確存在。這樣的選題緊扣時代脈搏,自然引發關注。

  拋開個人演講的水準不論,蔡玲的發言也基本脫離了“中國官場式發言”的套路。

  一者,蔡玲是“脫稿演講”,這不僅需要智慧,需要日常的思考,需要靈機應變,更需要一種敢作敢為的社會擔當。“脫稿發言”在許多小學生的班會裏都是家常便飯,可到了成年人的世界中,卻是當下官場和會場的稀缺品,看了蔡玲的發言,頗值得反思與追問。

  二者,蔡玲敢於在廟堂之上,揭露一些大家都默認合理的潛規則。或者説,蔡玲的發言批評、諷刺了當下官場的許多問題。“四菜一湯,項目泡湯”、“不宴請,不迎送,心裏不踏實”、“能喝半斤喝八兩,這樣的幹部要培養”、“中央強調抓一下,強調過後放一下,出了問題緊一下,形勢好了松一下”……這些官場內的潛規則被一一搬了出來,表面上是一種幽默,實際上卻是糾偏。敢言他人之不敢言,社會共鳴和欽佩也就會相應産生。

  三者,蔡玲的發言不失建設性。在簡短的發言中,蔡玲提到了四個建議。包括“各級領導率先垂范”、“加強制度保障建設”、“把長期監督落在實處”、“完善幹部選拔激勵機制”等。我們常説,無批評則無進步,其實批評的目的是為了建設,單純的批評並不會帶來進步。蔡玲的發言做到了“具有建設性”的要求,這一點難能可貴。

  反觀蔡玲的發言,不外乎敢講“實話”這兩個字。當下的官場尤其是會場,需要這樣真實而有力的聲音。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上任以來,在會風文風上出現了很大的轉變,但是有些幹部、代表委員發言時距離“脫稿”、“幽默”、“扣人心弦”還有很遠的距離。

  長期以來,他們為了確保説話正確、不得罪同僚和上級,在官場和會場之中養成了“實話全不説,假話選擇説,要説就説空話、大話、套話和官話”的“生存哲學”。其實,只要每個代表委員的演講、發言、提案和議案,做到把內心的話以幽默實在的形式展現出來,都會獲得掌聲,成為兩會“好聲音”。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