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為“中國夢”插上騰飛的翅膀

時間:2013-03-08 18:18   來源:人民網

  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5日下午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更加自覺地把工作著力點放到加大創新驅動力度上來,不斷為創新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一個民族要想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論創新。對於企業而言,沒有創新就缺乏競爭力,沒有創新也就沒有價值的提升;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 ,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産業發展新體系,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使經濟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更多依靠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帶動,更多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驅動,更多依靠節約資源和迴圈經濟推動,更多依靠城鄉區域發展協調互動,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後勁。這也説明,創新既是做大做強現代企業的必由之路,也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偉大實踐中,尤其應該以科技的進步為主要支撐。

  可以肯定地説,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在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效顯著,載人航太、探月工程、載人深潛、超級電腦、高速鐵路等實現重大突破,一批具有世界領先水準的科技創新成果運用而生。但不可否認,我國科技創新總體能力還不強,有的地方政府對創新還不夠重視,一些企業在創新方面投入偏小,往往習慣於走“四平八穩”的老路子,農業領域運用科技創新的成果較少,“靠天吃飯”的現狀仍然存在……這些現狀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唯有不斷的創新才能解決上述存在的各種問題,也正因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突破自身發展瓶頸、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根本出路就在於創新,關鍵要靠科技力量。

  要有創新的意識。意識決定思路和行動,要有“不創則退”、“慢創也退”的意識,不斷激發創新企業的活力,變“要我創新”為“我要創新”。政府要加大政策的引導扶持力度,弘揚開拓創新的文化氛圍,引導企業內部從資金、制度等多方面鼓勵企業內部創新,從物質和精神方面對創新者進行獎勵,努力在企業內營造創新氛圍,塑造創新文化,使創新意識深入人心,創新行為隨處可見,促使企業成員積極主動地去創新。

  要有創新的機制。要敢於創新,既尊重客觀規律,又不墨守陳規,不能“前怕豺狼後怕虎”,放不下“罈罈罐罐”,捨不得在創新上投入。因此,要在財政投入、稅收政策、評價標準、資源和市場配置等方面採取切實措施,建立起有利於創新型企業家隊伍建設的體制和機制,優化創業環境,引導企業在創新科技上邁出大膽的步伐,著力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要有創新的人才。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是保證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根本之舉。在推進創新型企業和創新性國家的過程中,尤其要注重“人才庫”建設,形成人才“聚集”效應,發揮高層次人才在創新中起到的“智囊”作用,這樣才能為創新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援。

  著名的教育學教陶行知先生曾説過:“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在全球經濟浪潮中,我們要立於不敗之地,就要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信心百倍地闊步前行,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形成全社會人人創新的濃厚氛圍。唯有如此,才能為“中國夢”插上騰飛的翅膀。(安子州)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