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夢見小米湯”的無奈與反思

時間:2013-01-30 14:04   來源:廣州日報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反對公款浪費,“上行”與“下效”之間,還是有很大的距離,需要剛性的制度搭起橋梁,以制度説了算。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批示,要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批示指出,各級領導幹部,都要率先垂范,嚴格執行公務接待制度,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堅決杜絕公款浪費現象。

  放眼歷史,早在共和國建國之初,我黨就在各級政府機關等進行過以“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為內容的“三反運動”。直至今天,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仍有巨大現實意義,令人感慨係之。

  有媒體披露了一位副廳級幹部對公款吃喝的真實感受,讓公眾聽見彼岸的聲音。他説,飯局多時,幾天難吃上粗茶淡飯,做夢都夢見豆芽菜、小米湯。對吃喝應酬,“能不去就不去,但很多時候不得不去”。應酬不得不去、幾天都難吃上粗茶淡飯、做夢都夢見喝小米湯……官員的“苦大仇深”的表白,並非完全是矯情,對於那些早就吃膩山珍海味、喝夠人間佳釀、吃得大腹便便的官員來説,一天到晚外出應酬,大吃大喝,確實是一件得不償失又無可奈何的苦差。很多時候,也是人在官場,身不由己,舍命陪君子罷了。

  既然,公眾對吃喝等公款浪費現象深惡痛絕,許多官員也深受其害,不勝其煩,可為什麼就屢教不改,邪氣難除?首先恐怕還是一個方法論問題。上文提到,60多年前,“三反運動”就劍指“反浪費”,直到今天仍然任重道遠,很大部分原因歸咎於沒能很好解決“上行”與“下效”之間的關係,慣常的情景是:上面很急,下面不急。即便下面急,也是假急,應付式的急。致使反公款浪費處於“一陣風”的“運動式行政”,令來如山倒,人去政令息,迴圈往復,屢治屢犯。

  孔子説過,“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這個具有濃烈德治味道的勸諭,在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也許適用,逐級擴大到一個縣、一個市、一個省……就未必適用了。“上行”固然重要,但“上行”與“下效”之間,還是有很大的距離,需要剛性的制度搭起橋梁,以制度説了算,而不能對道德感染力寄予過多厚望。否則,上能行而下不效,終究是好事難成。就事論事,反對公款浪費,必須有一套設計精良、難以“翻墻”的監督、問責制度,使之有法可依、有法能依、依之有效。

  制度建設,既要善於做加法,也要敢於做減法——改變行政作風,減少不必要且可能造成浪費的行政行為。省政協委員郭清宏在27日舉行的政協大會發言中提到,某市一年接待的上級檢查竟高達400多次。如此頻繁且雜亂的檢查,不僅把基層幹部拖得身心疲憊、苦不堪言,迎來送往也造成人力、行政、財政資源的極大浪費。因此,他建議取消現有80%到90%的檢查、考核項目。其實何止是檢查、考核,不符合效益成本核算的行政行為還不勝枚舉,都有拷問、取捨的必要。只有小政府,才有可能是一個效率高、成本低、不浪費的政府,因此反公款浪費應與行政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等合併求解。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