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新聞觀察:自信力量藍圖

時間:2012-11-09 14:06   來源:工人日報

  11月8日,在北京初冬的晨曦中,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們排成蜿蜒的長隊,向莊嚴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東門一點點地挪動。儘管寒氣逼人,但記者們的臉上寫滿興奮和期待。

  創紀錄的記者隊伍、多渠道的公眾參與方式、不斷壯大的“草根”代表群體……這一切都讓黨的十八大彰顯出前所未有的開放與自信。

  從今天起的不尋常的一週中,這場盛會的每一個聲音、每一個場景,將同樣吸引中國千千萬萬普通百姓的目光。

  “回首近代以來中國波瀾壯闊的歷史,展望中華民族充滿希望的未來,我們得出一個堅定的結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胡錦濤總書記的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代表們如沐春風、掌聲如潮。

  “只要我們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黨要堅定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胡錦濤總書記的話讓人鼓舞、信心百倍。

  正如有學者指出,這種高度自信來自於歷史根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成就;這種高度自信來自於實踐根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紮根于改革開放的實踐之中,紮根于億萬人民的實踐之中,紮根于發展創新的實踐之中。

  這種自信無疑是對國家與民族未來發展前途的自信,也將為“中國力量”注入新的內涵。來自天津港中煤華能煤碼頭有限公司的孔祥瑞代表聽完報告後,期待“十八大後,技術型工人、知識型工人能夠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當工人,工人的生活能越來越好”。甘肅省嘉峪關市的教師閆桂珍代表期待“農村教育水準能進一步提高,我國整體的教育水準才能更上臺階”。來自上海普陀區人民醫院的護士于井子代表期待“社會保障體系越來越完善,醫患關係不再讓人困擾”……

  新藍圖新使命,代表們滿懷憧憬。來自廣州市海珠區的趙廣軍代表沒想到在總書記的報告中讀到了“志願者”三個字,這讓他對自己所投身的志願者事業有了更堅定的信心。而身著水族盛裝的貴州代表韋族瓊注意到十八大報告提到國家要加大對農村和中西部地區扶貧力度,感覺到這對家鄉百姓來説是最大的好消息。

  期待讓我們奮發,自信賦予我們力量。新的目標、新的征程向我們發出了召喚……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