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崛起,需要航母護航

時間:2012-09-26 13:41   來源:齊魯晚報

  中國雖然已經躋身航母國家之列,但是軍事實力並沒有因此發生根本改變,何況還有其他軍事大國在幕後參與到本地區的博弈中來。有了航母的中國難免還會在海上遇到麻煩,這仍然需要中國人以極大的耐心去解決。

  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正式交付海軍。這是值得中國人銘記的歷史節點。隨著釣魚島爭端的升溫,中國民眾對於領海主權和海上權益的關注也日漸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領土爭端的解決往往取決於綜合國力的較量。如果沒有強大的海軍做後盾,我們在東海、南海所遇到的麻煩就很難得到根本解決。而要建設強大海軍,航母又是不可或缺的。

  歷史上中國是個“大陸性國家”,雖然有漫長的海岸線,但是受“重陸輕海”思想的影響,軍事上主要側重於守衛陸地國土,而忽視海洋國土。但是特殊的地緣決定了,如果海防成為柔軟的腹部,中國就會面臨安全危機。中國在近代所遭受的入侵,也大多來自於海上,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帶來的恥辱讓中國人永世不忘。歷史已經告訴我們,中國不僅是大陸國家,也是海洋國家,必須用戰略眼光關注海洋。

  中國經濟經歷了三十多年的迅速發展,目前也需要尋找新的增長點,而發展海洋經濟就是必然的選擇。到海洋尋找資源和發展空間,已經成為很多國家的一致行動。隨著海洋資源競爭的加劇,周邊國家侵害中國海洋權益的小動作不斷增多,這些都促使中國下決心發展航母事業。軍事實力的提升,也是保證中國從大國邁向強國的必經之路。

  中國有了航母,必然會震懾那些試圖侵佔中國島嶼和掠奪中國海洋資源的國家,但是也應該看到,擁有航母只是邁向強國的一個必要條件,卻不是迅速解決海洋爭端的靈丹妙藥。環顧亞太區域,印度、泰國和韓國都擁有了航母,日本也在大力發展“準航母”。中國雖然已經躋身航母國家之列,但是軍事實力並沒有因此發生根本改變,何況還有其他軍事大國在幕後參與到本地區的博弈中來。有了航母的中國難免還會在海上遇到麻煩,這仍然需要中國人以極大的耐心去解決。

  中國的歷史已經讓國人明白了“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發展航母以提高軍力,也是為了在國際競爭中不落下風。但是國力的競爭,不只在於硬實力,同樣還需要軟實力。無論是建造航母,還是使用航母,都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做基礎。有了航母,能否用好航母,能否建造更多航母,也考驗著我們是否具備創新的能力。如果在這方面出現短板,我們在世界上的崛起就缺乏強勁動力。船堅炮利,確實是我們用以捍衛主權的驕傲,但不是唯一的寄託。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必須要在各個領域建設相匹配的模式,也就是追求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的全面發展。

  不少專家已經做出預測,一艘航母不會改變中國的防禦性國防政策。中國這艘巨輪仍然需要在既定的航線上穩定前進。我們雖為航母感到驕傲,但決不能因此自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