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恨一時”與“感激一生”

時間:2012-07-17 09:11   來源:人民日報

  現實生活中,少數幹部不習慣在監督下工作和生活,把上級監督視為對自己不信任、不放心,把同級監督視為跟自己過不去、找麻煩,把下級監督視為讓自己丟面子、失威信,不僅不配合支援監督,而且千方百計逃避、拒絕監督。這些認識和做法都是十分錯誤的。

  治已病不如治未病。對於幹部身上存在的問題,在剛有苗頭的時候就採取措施,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可以避免小問題發展成大問題。事實證明,一名領導幹部越是主動歡迎別人監督,越是自覺接受監督,就越能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行得端、走得正、站得穩;反之,就有可能誤入歧途,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從教育、提醒和防微杜漸的角度來説,拒絕監督和批評,就是拒絕組織上對自己的愛護、保護和幫助;自覺接受監督和批評,是一種職業操守、一種思想品格,也是一種智慧和境界。

  一位領導同志最近説:“對有問題的幹部來講,及時批評、督促糾正,得罪他一時,不得罪他一生;他可能記恨一時,卻會感激一生。”這雖是從監督者角度而言的,但對被監督者也是一種啟示和警策。一個領導幹部,面對監督,或許一時不愉快、不習慣、不適應,甚至“記恨一時”。但天長日久,養成了在監督下工作和生活的習慣,少犯錯誤或不犯錯誤,就會嘗到被監督的甜頭,對監督者“感激一生”。有的貪官在被判刑、進監獄那一刻,竟反過來怪組織上沒有及時提醒、打招呼,使自己一下子從“天堂”掉到了“地獄”。這顯然是為自己解脫罪責,但也從反面印證了監督對幹部健康成長的不可或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領導幹部無論水準多高、能力多強,同樣會有缺點和不足。如果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妄自尊大,聽不進意見,容不得監督,有了缺點和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就可能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一個領導幹部,組織培養起來很不容易,但要自己墮落下去卻很容易。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決非個別。

  對於領導幹部而言,監督是一道“防火牆”,可以約束自己不犯或少犯錯誤。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的缺點,防止小毛病發展成大錯誤,避免“亞健康”惡化成“不健康”,從這樣的意義上講,監督是幹部的“保健醫生”。監督也是一條“民意通道”,它讓幹部從批評和責難中汲取營養,用群眾的眼光衡量工作得失,創造出讓群眾滿意的業績。以感激之心,歡迎監督、希望監督,才是領導幹部對待批評和監督的正確態度,也是增強黨性修養的重要途徑。

  一個領導幹部要履行好職責,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至關重要。但這不能作為個人諱疾忌醫的理由,更不能作為拒絕監督的藉口。領導幹部的威信和形象不是捧出來的,更不是靠個人獨斷專行得來的,而是通過自己過硬的德才素質、突出的工作業績樹立起來的。這其中,就包含著謙虛謹慎、注意聽取各方意見、自覺接受監督等方面內容。越是自覺接受監督,勇於改正缺點和錯誤,在群眾中的威信就越高、形象就越好。(沈小平)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