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提升文化産業競爭力

時間:2012-07-06 11:00   來源:人民日報

  文化産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加快發展文化産業,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近年來,甘肅省張掖市認真貫徹中央有關精神,大力發展文化産業,著力提升文化産業競爭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遵循規律,激活文化産業發展的內生動力。規律是客觀的、具體的,任何一個産業門類都有自身的發展規律。發展文化産業,需要研究文化産業自身特有的規律,認識文化産業的特點,進而拿出具體的思路和舉措。文化産業以創意為動力、以內容為核心,是一個人才、資金高度密集,創造性很強的産業,既要講求經濟效益,更要講求社會效益,體現積極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念。在實踐中,不能單純就文化抓文化,也不能一味追求短期內的資金投入産出效率。張掖市堅持根據文化産業發展規律,不斷完善文化産業市場調節機制,科學構建文化企業的有效組織形式,努力培育一批既體現先進文化特徵又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從而有效激發了文化産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了文化産業跨越式發展。

  統籌兼顧,掌握文化産業發展的主動權。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發展文化産業,既要總攬全局、整體規劃,又要根據不同時期的現實需要,確立相應的戰略重點和工作重心,著力推進、重點突破。張掖市是甘肅省僅有的4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同時是坐落在祁連山和黑河濕地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城市,有著厚重的歷史積澱、豐富的文化遺産。立足這一實際,張掖市一方面以建設華夏文明保護傳承創新示範區為契機,依託絲路佛教文化、黑河濕地、祁連山自然風光、丹霞地貌等優勢資源,合理規劃文化産業佈局,認真梳理文化産業項目,全面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另一方面重點扶持和打造以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石窩會議紀念館等為主要內容的紅色文化産業帶,以漢明長城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産業帶,以裕固族服飾等為核心的民族文化産業帶,以張掖大佛寺、木塔寺等為主的佛教文化産業帶,建設一批重點文化産業項目和龍頭企業,形成集聚效應明顯和産業特色鮮明的文化産業發展格局。

  做大園區,增強文化産業發展的區域競爭力。文化産業園區是文化産業規模化、集約化、産業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做大文化産業園區,既應堅持準確定位、科學佈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又應制定優惠政策、完善配套設施、提高服務水準,引導項目、企業向文化産業園區集中。張掖市大力推動文化産業與特色旅遊産業深度融合、耦合發展,重點抓好“一中心、兩園區、七基地”建設。“一中心”即張掖市文化交流中心;“兩園區”即大佛寺文化産業園區、祁連玉文化産業園區;“七基地”即濕地沙漠文化産業基地、丹霞文化産業基地、紅色旅遊文化産業基地、裕固風情文化産業基地、黑水國生態文化産業基地、山丹皇家馬場文化産業基地、民俗工藝文化産業基地。同時,以文化産業園區為平臺,建設西部風情影視城、國際賽車城等,著力打造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文化品牌,不斷增強文化産業發展的集聚力、輻射力和區域競爭力。(康清 中共甘肅省張掖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