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設浪費誰埋單

時間:2012-07-03 10:14   來源:人民日報

  最近,海南省三亞市中級人民法院花費4000多萬元裝修的辦公樓,由於樓體嚴重超負荷而成為危房的新聞比較“抓人眼球”。近些年,因偷工減料等原因導致“樓歪歪”、“橋脆脆”、“路坑坑”之類的豆腐渣工程層出不窮,人們早已見怪不怪了,而因過度裝修造成辦公樓“裝修死”的事還真是頭一回聽説。

  建造也罷,裝修也罷,只要涉及公共財政,是公家掏錢,一擲千金的鋪張花費俯拾皆是:一些地方覺得三星級的公廁標準還不夠上檔次,競相建造五星級公廁,有的由於付不起維護費用而閒置的星級公廁住進了人;一些政府官員特別偏愛所謂“一百年不落後”的大、洋、奇的地標建築,甲地建造了500多米高的摩天大樓,乙地就要建600多米高的。據媒體報道,截至目前,我國在建的摩天大樓總數已經超過200座,預計未來3年,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樓封頂。辦公樓的豪華與否,也成了各地“展示形象”的重要標準,不光一些城市熱衷於建豪華辦公樓,一些鄉鎮、村委會的辦公樓同樣金碧輝煌,堪比“五星級酒店”。為了展示新農村的“美好形象”,不顧自身條件盲目建造住宅別墅導致房屋閒置、破敗的現象並非個例。為了招商引資,動輒圈出幾百畝、上千畝的土地(甚至是耕地)建開發區、工業園區的事也時有發生,許多招不來商、引不到資的工業園區,佔的地、蓋的樓、建的路只能“撂荒”。

  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處處都是“大工地”,其中不乏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誇張地説,工程建設領域的鋪張浪費是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公費旅遊之外的又一大浪費。一位建築學家曾説,在西方發達國家不可能出現的建築業的鋪張浪費,正在中國大張旗鼓地上演。

  權力監督缺失、財政預算不透明、決策盲目隨意、追求個人政績、唯GDP是舉、問責乏力等,是造成工程建設領域尤其是公共投資建設領域鋪張浪費的幾大原因。

  財政預算不公開、不透明,為許多工程增加成本、遠超預算提供了方便,反正是公家的錢,願花多少花多少。海南三亞市中級人民法院辦公樓的裝修經費從1800多萬元一路增至4000多萬元,便是典型例證。

  公眾對權力監督的缺位,相關監管部門的形同虛設,使許多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和論證、審批資金使用、招標投標、建設過程等各個程式,實際上基本都由領導説了算,長官意志決定著公共建設,加之一些官員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造成了我國政績工程、形象工程遍地開花,豪華辦公樓、行政區層出不窮。決策盲目隨意、追求個人政績、唯GDP是舉,在工程建設領域造成的惡果之一,就是建築品質差、壽命短、能耗高、重復建設多。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歷史比較悠久的國家百年建築比比皆是,而我國建築壽命只有二三十年的原因所在。決策性浪費、建設性浪費已成我國鋪張浪費的主要方面。當然,這類工程中隱含的巨大利益,也是許多貪慾者不惜浪費公共財産而大興土木的重要原因。

  工程建設領域的鋪張浪費究竟耗費了多少資金,這個賬沒人算過也無法算得清。單從我國“每年新建面積達20億平方米,使用了世界上40%的水泥、鋼筋,建築的平均壽命卻只能維持25至30年”的情況來看,浪費就足夠驚人。而公共建設領域的鋪張浪費更是直接耗費了納稅人的鉅額資金,但多年來幾乎沒有人為這類浪費行為埋單。

  誰為鉅額浪費埋單這一問題不解決,工程建設領域乃至其他方面的鋪張浪費頑疾就難以治愈。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