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就是生産力”標語撤下之後

時間:2012-06-28 15:24   來源:解放日報

  由於一條“接待就是生産力”的標語,天水市接待辦公室最近“紅”了。標語一經網路曝光,就引來廣泛關注。這一兩天,這條標語已被撤換,但既然事涉“生産力”這樣的大事,其中的道理以及背後的是非就仍有必要説説明白。

  接待辦的工作自然是搞好接待。兄弟部門來參觀交流,上級領導來視察工作,商貿團體來洽談項目,都少不了相關職能部門協調接洽。把接待本職工作做好做細,讓其産生正面效應,本無可厚非。那麼,這個工作口號為什麼會讓民眾浮想聯翩並引發熱議?

  之所以如此重視接待,之所以把“接待”提升成了“生産力”,並將其當作“工作宗旨”,恐怕是有原因的。在他們的工作思路裏,要資金要項目都要向“上”看,把手握大權的上級接待好了,就能把各種關係處理好,政策空間也就大了,撥款、上項目什麼都好辦。如此一來,這接待工作,豈不是還真的成了拉動地方經濟的生産力?

  一定程度上,這種思維,恐怕折射的也是社會生態中的關係學潛臺詞——什麼事情都要講點關係,講點情面,關係理順了什麼事情都好説——官好當,事好辦,一些政府行為也概莫能外。於是,觥籌交錯,迎來送往,就成了一些官場的某種潤滑劑。而在這樣的語境下,雖然有時可能是出於無奈,但由於“搞好”接待有時的確能夠給地方乃至個人帶來政策便利或是謀取實際利益,“接待就是生産力”,也就自然成了一些地方官員或政府的實用追求目標。

  不過,如果這類功利性很強的接待之風愈演愈烈,不但會讓正常的公務接待被異化,也將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我們的個別地方,早已涌現過節假日也要忙於公務接待的“最敬業公務員”,甚至還出了酒席上“因公”喝倒了的“烈士”;更不用説鉅額的不必要的接待費用,將造成國庫的巨大浪費和負擔,更有甚者,有時候明明是為了一己之私利,卻也要讓公家“買單”……因此,這“變異”了的過度公務接待,豈止是侵蝕了我們黨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更可能動搖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

  其實,“接待就是生産力”之説,也並非天水市接待辦的首創。只要稍事搜索,就能找到不少類似的説法,比如“接待無小事”,比如“接待就是GDP”等等。只不過不同的是,大多數地方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將之作為一種潛規則而放在臺面之下,天水市接待辦則堂而皇之地讓它上了墻。雖然某種程度上也算實話,卻越發顯露出不以此陋習為恥,反以此為榮的做派,怎能不引來一片口水。

  在巨大的爭議下,標語撤下了,取而代之的是“愛崗敬業,提質增效”和“發展是硬道理”。但改換“門面”之舉,究竟是迫於輿論壓力的權宜之計,還是真正有所反思,人們還不得而知。但從根本上看,要破除這一陋習,關鍵還在於制度保障。除進一步推進“三公經費”公開,更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讓公共資源的配置更透明,以斬斷公權力與利益的交換。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