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暴露出的不只是財經法紀問題

時間:2012-06-28 15:26   來源:齊魯晚報

  27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受國務院委託,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2011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情況。他表示,2011年審計署共審計50個中央部門,發現政府採購、資産管理和賬務處理等不規範問題涉及金額43.94億元。他表示,對審計指出的問題,相關部門和單位採取了106項整改措施,已通過收回資金、調整會計賬目和決算報表等整改問題金額9.58億元。(據新華社6月27日報道)

  審計是一項具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其目的是用以維護財經法紀、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對於每年審計出的一些部委存在的種種問題,也常常容易被人們單純地看做是違反國家財經法規紀律的問題,所以,只要收回資金、在財務管理等方面做出一些整改,似乎就可以了。

  對於政府部門的審計來説,雖然它只是一种經濟監督,但通過它發現的狀況,並非只是暴露了財經法紀問題這麼簡單。事實上,這更證明了部門利益的頑固存在,即有些權力部門確實具有強烈的逐利衝動,往往竭盡所能地利用職權追求本部門的利益,包括給領導和員工濫發福利等。為了部門利益,一些權力部門可謂膽大妄為,違規轉移、套取、徵收的金額往往數以千萬元計、億元計,可見其逐利衝動之頑固和強烈。

  為了部門利益,一些權力部門連國家的財經法規紀律都敢違背,不怕審計審查發現,那麼,在更多的方面,它們就可能會更加失去約束,肆意妄為。最令人擔憂的莫過於在制定和執行法規政策等方面,也摻雜進許多部門利益訴求。例如,此次審計發現國土資源部等2個部門本級和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等5個部門所屬單位多申領財政資金2191.91萬元;人口計生委等5個部門本級和民航局清算中心等10個部門所屬單位自行設立項目違規收費2.07億元,等等。那麼,這些部門在制定和落實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工業資訊化、人口計劃生育等方面政策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想方設法追求部門利益?如果出現這樣的問題,勢必導致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執行走樣變形,失去科學性和嚴肅性,而這又勢必給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更大的潛在隱患,其危害比起單純地違反財經法紀導致鉅額公共財政損失來,更嚴重得多,因此,這才是更加值得警惕的問題。

  對於在審計中發現存在問題的權力部門,絕不能僅僅止于追查其財經法紀執行情況,更要由此而深究背後頑固存在的部門利益及其危害。一方面,在採取整改措施、健全財經法紀的同時,更應該採取措施設法遏制部門利益衝動,規範約束部門權力運作。另一方面,在對各部委實施經濟監督、就其執行財經法紀的情況進行審計的同時,也要對他們在制定和執行其他法規政策方面的狀況進行“審計”,以防止一些遭遇部門利益扭曲的法規政策得以繼續實施,給國家和公共權益造成更大的損失,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埋下更加嚴重的隱患。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