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選秀”為何被過度解讀

時間:2012-06-06 15:39   來源:解放日報

  日前,山東衛視《天籟之聲》杭州賽區迎來了一位特別的選手:山東臨沂莒南開發區的招商局局長。這位趙局長現場唱了一首《西部放歌》,聲音鏗鏘洪亮。事後,“局長選秀”成了新聞熱點。大概是因了招商局長的身份,記者想當然地在報道中揣測:趙局長此舉是為了招商,以眼球效應推介地方資源,免費賺吆喝。

  對這個“創舉”,有人喝彩:用歌聲招商,可以巧妙借助選秀舞臺,提升地域知名度、關注度,這種身先士卒、千方百計做工作的精神,“何愁招商引資指標完不成!”;也有人不屑:今天有局長來此秀場,保不準就有人會舉一反三,從此公共社會中處處聞得 “招商味”,“惡意炒作難保不會如影隨形”。不管是褒是貶,趙局長紅了,“親民局長”、“敬業局長”、“最敢show的局長”等評價蜂擁而至。

  最後,還是趙局長自個出來澄清了:“參加選秀不為招商”。他不是被領導或招商指標逼著才去參加比賽的,而是單純為了娛樂和放鬆——套用某選秀節目的廣告,“想唱就唱”。這輕飄飄的解釋,真是白費了網友們一番“口水仗”。

  但反過來想想,趙局長的説法很合理,如今選秀節目這麼多,普通人上電視臺一展歌喉又不是什麼稀奇事,為什麼局長去,就是出於“招商”的目的了?不過,恐怕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過度解讀”在情理之中:再普通的事一挨上“官”字,立刻就會變得涵義豐富。比如,這幾天在網路上走紅的另一位官員蕪湖市副市長詹雲超,只因一張騎自行車送女兒上學的照片,立刻成了網上網下議論紛紛的新聞人物。詹市長這是在作秀還是親民,是常態還是偶然,其中意義如何、影響多少,不是同樣被爭論不休嗎?

  今天,我們的公共生活領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公眾對公共事務的關心,以及現代媒體尤其是網路的發達,增強了官員私生活的曝光率,但不管是官員還是百姓,對這樣的新聞——通俗一點叫“八卦”,恐怕都還不太適應。官員們固然不習慣在正襟危坐外還被人注視,百姓們的態度往往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希望官員不再遠居廟堂之高,而是融入世俗生活,成為民眾身邊的普通一員,“奧巴馬和梅德韋傑夫在街邊小店吃漢堡”、“英國副首相每日擠地鐵上班看報紙”這樣的新聞常常引起我們的艷羨;但另一方面,當他們表現出某些普通人的品質時,或者把作為普通人的愛好公諸於世時,輿論又會要麼認為他另類、作秀,要麼不由自主尋找其背後類似“選秀招商”這樣啼笑皆非的動機。

  事實上,不必光從西方的政治家身上尋找人情味,“與群眾打成一片”,不就是我們黨一向的優良傳統嗎?無論是與百姓同住同行,還是和百姓同歡同樂,在黨的歷史上,都不是什麼稀奇事。那時候的領導或幹部,鮮活生動,平易親切,卻從來沒有聽説過誰有“作秀”之嫌。

  不知何時起,某些官員好像不食人間煙火了,除了電視報紙上的新聞,百姓只能從“官場小説”尋蹤覓跡其私下的形象。但越神秘、離百姓越遠,“局長選秀招商”這樣的誤讀就越多——久而久之,不僅無形中約束著官員的個人生活,束縛了他本來應該有的更為生機勃勃的公眾生活空間。更重要的是,隔閡了幹群關係,冰冷了魚水之情。

  當然,這不是説,為了走近群眾,官員就要載歌載舞參加選秀,或者到處“曬”私生活,而是能否經常輕車簡從、到基層走走?日常的生活,能不能多一點平民色彩,多一份坦誠?到時,局長再參加選秀,大家關心的就是他的歌喉,而不是官位。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