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上街擦鞋只具象徵意義

時間:2012-05-23 13:52   來源:羊城晚報

  5月15日,深圳市25家市直機關的公務員走上街頭,開展便民利民志願服務。在深圳華強北商業街上,公務員免費擦鞋服務人氣很旺,還有兩名老外過來享受免費擦鞋服務。一名公務員稱擦鞋服務可以方便和市民交流,更貼心。(《中國青年報》5月21日)

  讓公務員走上街頭,義務為市民擦鞋,除了那些靠擦鞋謀生者可能心生不快外,想必沒有太多的人反對。毫無疑問,此舉有助於樹立公務員的親民形象,贏得市民好感,從而拉近“官民”距離。不過,我們也應理性地看待這一活動的意義,畢竟一年有365天,公務員趴下身子搞一天便民服務,並不代表政府服務品質必然得到等量提升。

  這並非吹毛求疵。構建服務型政府的過程,實際就是還納稅人為主人、還公務員以公僕的“求索”路徑,意味著政府職能必須由計劃經濟時代的“領導型”,逐步向“服務型”轉變。而“領導型”與“服務型”的根本區別在於,一個是以政府部門包括領導滿意為標準,一個則是以納稅人滿意為工作目標。公務員上街為群眾免費擦鞋,當然可以看成是政府部門爭取民眾支援的重要表現,但此舉與正常的政府職能發揮,充其量只是具有一定的補充意義。

  其實,近年來許多地方為促進某項工作,常常能見到有關部門包括領導帶頭走上街頭服務的現象,如有的宣講政策,有的清除牛皮癬,有的深入貧困戶,有的參加義務勞動……凡此種種,不能説沒有意義,但如果考慮到這些活動時間之短暫,頻率之稀缺,很難説不是象徵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必要的象徵意義並非毫不可取,但如果總是滿足於蜻蜓點水的象徵意義,反倒讓人不得不反思這類作風的虛無。因為構建服務型政府,有著具體而又詳實的內容,有著明確的標準,絕非靠層出不窮的“象徵”拼湊而成。

  這實際上涉及另一個問題,即政府部門是滿足於象徵,還是腳踏實地為人民群眾服務,是取決於地方政府的主觀意志,還是人民群眾的滿意標準。不能不提的是,儘管構建服務型政府的口號已不再新鮮,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門仍舊存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面對群眾的合理訴求仍舊存在拖遝、推諉等現象。從屢見不鮮的偷拍式監督來看,一些政府官員“畏官不畏民”的現象依然廣泛存在,即他們對來自於監督部門或上級部門的監督還算老實,而對於群眾的監督可能充耳不聞,甚至趾高氣揚。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監督現狀並不符合服務型政府的要求,也難以真正促進政府部門服務意識的提高。

  回過頭來再看深圳公務員上街免費擦鞋之舉,這樣的官民互動,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雙方的交流,但這在政府服務職能中,充其量只是一天或若干天與一年365天的非對稱寫照。簡言之,公務員必須以群眾滿意度為準繩,立足本職,實現服務的常態化、高標準化。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