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永康市向社會公示當地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人員的自查結果,使一直備受爭議的“吃空餉”事件再次成為輿論焦點。而後續調查發現,當地教育系統是重災區,學校在人員編制上虛報虛領工資是造成“吃空餉”的主要原因。比如此次查出的人員中有一位初中教師,27歲時就請假不上班了,而23年來,他的工資一直被學校冒領。(5月8日《新京報)
其實,對於任何“吃空餉”事件,如果有關方面有興趣繼續調查下去,一定不難發現,這裡面決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換言之,表面上看起來是某位教師或者公務員在“吃空餉”,有時或者竟不是他們獨自在吃,而是一群人在吃;他本人或者正如那位請假23年的教師一樣,乾脆連一杯羹也沒有“吃”到。真正的“吃空餉”者,與其説是這位教師,還不如説是他所在的學校;真正的“吃貨”與其説是一群偽公職人員,不如説是一種異化的權力。
“吃空餉”現象是由來已久了,即便“吃空餉”的對象不是那位無辜的教師,而是像前不久曝光的“女商人吃空餉15年變身副縣長”事件中的女主角王輝一樣,自己親自“吃並享受著”,那恐怕也不是一個人只要擁有貪“吃”之心就能夠成事的,背後必然既有權力走私、又有權力合謀。
事情的本來面目總是比紙上得來的更複雜精彩。且不説這麼些年來不停地涌現出的領導安排家屬子女“吃空餉”現象,所形成的不良影響和負面示範效應了。單從來自官方的相關治理活動來看,也是貓膩多多的。這些年來,對於一輪又一輪的定崗、定編、定員,清編、清崗、清工資等活動,人們大概不會太陌生。我們不禁要問,在此類年年都不厭其煩地開展的清理活動的恢恢天網之下,何以還會輕易出現那麼多的漏網之魚呢?
編制、工資、崗位,分屬人事、財政以及相關的工作單位管轄,顯然在相關的清理中,尋常人等要輕易度過這麼多的權力關口,殊非易事。要麼是權力尋租刻意助力之,要麼就是權力瀆職無心放縱之。説是無心,恐怕仍是有意的。一個大活人有沒有在編在崗,是不是只拿錢不工作,要搞清楚本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難的是大家心裏都清楚,或者知道有走私的權力給罩著,或者有説不清道不明的利益勾連其中,於是諸如此類名目不可謂不正義、聲勢不可謂不浩大的清編定崗查“吃空餉”活動,想不爛尾也難。
可見,清編定崗查“吃空餉”,如果真的僅僅停留在嚴肅人事紀律、重申財政公開原則,整治“貪吃”行為等方面,最多也只能治標。實話説,浙江永康這次查“吃空餉”,適時且透明的政務公開幫了不小的忙。這也算是一個方向,顯然這仍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真“吃空餉”者是異化的權力,只有著力整治權力走私和權力合謀,才不至於讓一輪又一輪的清編定崗活動淪為走過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