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回應“問題膠囊”何以大談功績?

時間:2012-04-19 08:09   來源:人民網

  央視《新聞1+1》2012年4月16日播出《問題膠囊:你很“毒”!》,河北阜城8年後再遭曝光部分工廠生産工業明膠並銷售給藥企事件,阜城副縣長回應質疑時,介紹了政府過去數年工作成績,稱採取了系列措施,部分工作制度是比較有效的等等。白岩松則提出疑問稱,為什麼做這麼多事情,事情還發生得這麼嚴重?(4月17日央視網)

  應該説,這是一次精彩的電話聯線,與2010年6月《24小時》報道江西撫河汛情時,邱啟明兩度打斷“官話”直問群眾是否已經轉移的那段現場連線有得一拼。白岩松在處理上更為睿智冷靜,既給予旁敲直擊的批評,又給足了對方面子。面對大談治理功績的官員,白岩松先是肯定其敢於直面採訪的進步,而後對其擺功作出“快評”,很是過癮。不過,就像曝光食品藥品安全事件監管往往跑不過記者一樣,官員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説話的水準咋就趕不上主持人?

  其實用不著”繞地球一圈“擺功討好”,只需按基本的常識和邏輯思考就不難看出,當地政府疏于監管的責任是顯而易見的,也是推諉不掉的。2004年“問題膠囊”就被媒體報道,隨即阜城縣展開了為期三個月的集中治理整頓,這也是負面事件曝光後的“規定動作”,但因缺乏長效監管之策,死灰複燃就沒有任何懸念了。作為當年曝光事件所在鎮的黨委書記,現在又是縣政府領導的李副縣長,對監管缺位導致問題反彈這樣一個事實是心知肚明的,避而不談反思的實質內容卻大講“治膠功績”,這既源於害怕擔責的利益考量,又是“喪事當喜事辦”的一貫套路使然。

  大凡官員遇到負面事件的質疑與追問,他們都會從“領導高度重視”説起,不厭其煩地介紹某某整治工作所取的成績,説夠説透,而談到反思與教訓往往避重就輕,責任懸空。這位李副縣長也是如此,甚至反思時也沒忘記又繞回“功績原路”,順便為招商引資項目做個“活廣告”。然而,在民眾聽來,某些官員對鉻超標數倍的“毒膠囊”無關痛癢,他們似乎與民眾不是生存在同一時空裏,想到更多的是怎樣與媒體週旋,忽悠公眾,力保官帽無恙。這一“喪事當喜事報”的怪象時常耳聞,確實耐人尋味。

  官員應對媒體可以有技巧,但斷不可將“喪事當喜事辦”,別説與事無補,使當地形象受損,單説全國電視觀眾也是傷不起的。官員在糗事面前大談功績,官德缺失,政績扭曲與問責不力應是源頭性原因。鋻於此,比查封銷毀問題膠囊更為重要的是,嚴肅法紀治理監管失靈失效,嚴格依法追究相關政府官員的失職瀆職之責。(梁江濤)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