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北斗”測不出公車的謎

時間:2012-03-30 08:16   來源:羊城晚報

  公車是幹嗎的?公車與私車有何區別?別以為這是小兒科的問題,三言兩語還真説不清。人人皆知,公車姓公,公車不能私用,但滿大街的車流中,除了有明顯標誌的警車、救護車等外,你能找出幾輛公車呢?於是,混跡于私家車行列的公車,異化變性為私車、半公半私的車便不足為奇了。

  廣州市去年大手筆投入一千多萬元,建起公車監管的“北斗系統”。市政協主席蘇志佳前日還專邀市民區伯等參觀這套監控系統。據觀者的感受,該系統技術含量確令人嘆服,實時監控,每部公車每日的運作軌跡、歷史記錄,均一目了然。區伯還現場當起“考官”,拿出近日于菜市場門口拍到的某公車畫面,工作人員輸入車牌號,果然該車曾“到此一遊”。

  但這一考也考出問題來。區伯稱,他看到有人駕車帶小孩買了水果走,而監控系統雖錄了車到現場,卻無法證明駕車者做了什麼。相關人員表態,會調查此車是否涉嫌私用,但問題明擺著:先進的北斗系統雖能真實錄下每部車的車輪軌跡,但並不知車輪是為公還是為私在轉,除了明顯超出公務範圍的公車可能引起懷疑調查外,那些工作時間忙著辦私事,或者假公濟私的行為,“北斗”是無能為力的。若非區伯“多事”,拍照監督,這部車可能完全不會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更甭説去調查了。

  此前有報道稱,廣州市公車自裝上監控系統後,成效卓然,並有降低油耗、節省費用的數據為證,這些都無可否認。但作為公車的監管系統架構,技術永遠只是其中的一環,而且,百密總有一疏,不可將之神化,更不能完全依賴於此。且不説用技術手段甄別龐大的公車系統每部車即時的公私行為,其監管成本多麼高昂,縱使真正建成,若無制度保障,能否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不懈怠、不徇私、不枉法、不走樣地執行下去,誰又敢拍胸脯打保票?

  公車定位監控,無論技術多麼尖端,仍只是“內部監管”一條腿行路。以國外成功經驗觀之,要想杜絕公車私用,最有效的辦法是將公車置於公眾監督之下。其實,無需高科技的“北斗”,只要公車設置成老百姓通過肉眼就能輕易認出的樣子(如通過車牌顏色或標簽),公車私用的幾率肯定會大大降低,也不會出現公車到菜市場到底公幹還是私用的謎了。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