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潔政府首先是“廉價政府”

時間:2012-03-30 08:10   來源:羊城晚報

  國務院26日召開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溫家寶總理指出,當前反腐倡廉建設與人民群眾的期待仍有較大差距,這個問題解決不好,政權的性質就可能改變,就會“人亡政息”。溫家寶表示,要推進行政經費使用管理改革。嚴格控制“三公”經費,今年繼續實行零增長。禁止用公款購買香煙、高檔酒和禮品。加強公用車輛編制管理,清理和規範越野車購置和使用。

  公款購買香煙、高檔酒和禮品,超標準使用和豪華裝修辦公室,使用公款和利用機關影響購置、蒐羅奇花異石和高檔藝術品裝飾辦公區域……此類現象屢見不鮮,雖然因此飽受詬病,但卻似乎很少上升到反腐倡廉的高度。溫家寶總理將這些納入今年反腐六大工作之列,因此顯得別有深意。

  公款浪費以及由此衍生的職務侵佔,被人習慣性稱為“不落腰包的腐敗”,正因為“不落腰包”,因此很容易被公眾忽視、容忍和諒解。然而,這種行為不僅使公共財産和公眾利益遭受損失,而且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及威信。更為重要的是,如此奢靡之風顯然與當前大力倡導的節約型社會背道而馳——建設節約型社會,首先就必須建設節約型政府。節約型政府不僅是政府自身良好形象的一種體現,更會對社會起到一種積極的示範意義,從而引領社會風氣,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進程。

  從某種意義上説,一個廉潔高效的政府必先是一個“廉價政府”。任何浪費都因人而産生,浪費者所掌握的公共資源越多,其所造就的浪費也可能越大。杜絕奢靡浪費,建設節約型政府,首先需要從約束公權力著手。在逐步完善相關監督和問責機制之後,不僅政府部門內部的浪費可以得到遏制,對於其他各行各業所存在的浪費都有積極的借鑒意義。節約型政府的另一重意義在於,此舉將有利於不斷深化行政體制改革。與公款浪費、豪華辦公室等“顯性浪費”相比,政府部門之間的職能重復或越位所造成的“隱性浪費”同樣不容忽視。管理體制性的節儉就是最大的節儉,建立廉價的節約型政府,必然意味著從“部門行政”向“公共行政”轉型,由此需要政府部門大力推進管理創新、轉變政府職能、降低行政成本,從而實現“廉價政府”的制度保證。

  當前政府轉型的目標是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由此意味著政府與公民之間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公民依法繳納稅收。從這種角度來看,政府節約與否不僅體現出對資源的態度,更是直接反映出對待納稅人的尊重與否。建設節約型政府,不僅可以有效降低能耗,而且體現出對納稅人的稅金以及蘊涵于其中的勞動價值的尊重。立足反腐倡廉的高度,杜絕細微之處的跑冒滴漏,其積極意義並不在於單純的厲行節約,更是體現出了一種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由此打造的節約型政府,在有效降低公共服務成本的同時,還將有助於不斷提升其自身的服務品質。在追求服務成本最小化的同時,實現公共服務最大化,這本身就是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的題中之義。

  毋庸贅言,反腐倡廉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實際操作中,反腐敗不僅需要統籌佈局“大處著眼”,同時也離不開防微杜漸“小處著手”,如此才能構築起強大的反腐制度體系,真正實現溫家寶總理所説“創造條件讓人民批評和監督政府”。(趙志疆)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