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不同群體提供個性化社會服務

時間:2012-02-28 09:39   來源:人民日報

  當前,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既為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也帶來許多社會問題,對社會建設提出了新挑戰。在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進行社會建設,需要從本地實際出發,積極探索社會管理的有效途徑。廣東省佛山市是改革開放前沿城市,經濟長期保持較快發展,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在實踐中,佛山市抓住分群服務、民生方向和協同治理三個關鍵點加強社會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  

  開展分群服務。所謂分群服務,就是結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根據不同社會階層的特性,採取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服務措施,使各階層人群的期望和訴求得到合理滿足。改革開放30多年來,佛山市的人口結構和社會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社會分層化、差別化程度加深。比如,外來務工群體、投資商群體、家庭困難群體、年輕網民群體等利益訴求並不相同,對社會服務的要求也千差萬別。只有深入研究不同群體的需要,為他們“量身訂做”服務和管理措施,社會管理工作才能更加具體有效,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堅持分群服務,有的放矢地深化細化社會管理服務,通過條塊結合、分類管理抓住不同群體最核心、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提供專門的社會管理服務,可以提高社會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在這方面佛山市做了大量工作,例如,組成專門的企業勞資調解隊伍,幫助企業消除勞資問題,促進了企業和諧,也吸引了更多投資。 

  堅持民生方向。創新社會管理的目的就在於為群眾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以人為本、改善民生是社會管理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面對當前多樣化的民生需求,佛山市在社會建設中按照長短結合、標本兼顧的原則,堅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是將有限財力集中用於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緊緊抓住就業這一民生之本,以建立持續教育、職業教育體系為重點,提升創業就業公共服務水準,促進全社會就業再就業。同時,為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孤寡老人等困難群眾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二是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精神支撐和動力。高度重視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社會建設,在讓人民過上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的同時,進一步加強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城市健康發展,促進社會風氣轉變,使建設“民富市強、幸福佛山”成為全市人民的共識。

  實行協同治理。在創新社會管理過程中,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強化基層組織服務功能,鼓勵社會各界尤其是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建設和管理。一是轉變政府職能。佛山市外來常住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村鎮和社區,因此必須把社會建設的工作重點、力量和資源向基層傾斜,建立基層有人辦事、有錢辦事、有權辦事的新機制。積極推動各村鎮和社區探索決策、執行、監督相互獨立又協調運作的機制。二是強化基層組織服務功能。佛山市村居人口多元化,大量村內居民不是本村村民,村民自治管理覆蓋不到全體居民,出現不少管理和服務盲區。對此,佛山市積極探索農村政務村務分開,在農村建立行政服務站,並由黨支部成員擔任服務站負責人,使基層黨支部更好地聯繫和服務全體居民,把行政服務站建設成為黨和政府在基層執政、服務的堅實平臺。三是建立參與機制。建立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傾聽民意、聯繫社區制度。有關群眾利益的重大決策讓社會各界代表共同參與,成立諮詢評審委員會。讓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轉移的職能事項,並帶動群眾參與,使社會組織成為群眾有序參與公共事務和社會服務的平臺。(李貽偉)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