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函求情”,置司法公平于何地

時間:2012-02-20 08:27   來源:錢江晚報

  據2月17日《中國青年報》報道,近日,原株洲市房産管理局産權處處長尹春燕、副處長劉鴻剛,因受賄罪被法院判刑。然而,引人關注的是,在株洲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具的二審判決書中,由株洲市房管局出具的請求法院對兩名被告人減輕處罰的函件赫然出現在所列舉的證據中:“上述事實有下列經過查證屬實的證據證明”列舉的第14個證據是:“請求減輕處罰的函,證明株洲市房産管理局請求法院對兩被告人減輕處罰”。 

  這裡有幾個疑問需要解答:這份公函為什麼能被法庭當作證據?這份“證據”有沒有起到減輕處罰的作用?但是,因為記者向株洲市房管局局長劉希山詢問公函具體內容遭到拒絕,這篇報道也就無法回答上述疑問。 

  該案二審審判長歐陽大志也沒有透露這份“求情公函”具體內容,説是“找不到了”。相關人員的種種表現,不能不令人生疑。 

  尹春燕早在“雙規”期間就寫了《悔過書》,“懇求組織上充分考慮我的所有積極表現……拉我一把”。現在看來,“組織上”確實拉了她一把。報道説,在湖南本地報紙《長株潭報》上,株洲市房管局局長劉希山這樣表示:“尹春燕被刑拘,對她來説已經是教育和處罰了,在不違背法律宗旨的前提下,希望法院從輕審判,這符合人之常情。我們是同一個單位的同事,她為自己所犯的錯誤付出了代價,我們儘自己的力量幫她。尹春燕無論在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方面,都是佼佼者,她出事,對於單位來説是種損失,從業務方面來説,她是個難得的人才。當然,幫尹春燕求情並不代表對她所犯錯誤的原諒”。 

  這話聽來似乎很公允,看得出劉局長很愛才、重感情,也許尹春燕刑滿釋放後劉希山還要委以她重任?但是,公眾對此事的觀感和擔心,劉希山們能理解嗎?有關法官能理解嗎?官員利用公權力牟取非法利益,已經損害了公共利益,違背了職業道德;官員所在單位出具公函為其求情,是不是公權力的再次被濫用?而且是被用來為罪犯説情,這是公權力應該起的作用嗎?作為犯罪嫌疑人,尹春燕完全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如聘請律師來主張自己的權利。但是,尹春燕一有事就想到找“組織”,而不是找法律,看來“組織意識”還是強過“法律意識”。 

  更多的平民百姓,沒有權力背景可以利用,一旦違法犯罪吃了官司,沒有“組織上”拉他一把,就不可能得到輕判,司法公平又何在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就成了一句空話嗎? 

  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律師周澤認為,房地産局作為政府行政部門,是公權力機關,對於法院而言,也會因為辦公樓、家屬樓的建設等事務要與房管局發生聯繫。“對於房管局出具的函件,法院雖然可以置之不理,但也可能會因為現實利益的考慮而有所顧忌,將房管局的意見考慮進去。所以,在我看來,這是典型的行政權妨礙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的案例”。也就是説,今天法院如果拉了尹春燕一把,明天法院有需要時,房管局能不拉一把嗎?不同的權力部門之間互通有無、互惠互利並不是新鮮事。這種利益交換的結果,就是公權力蛻變為私權,公權力部門蛻變為利益集團。 

  如果司法被用來為一些人的特殊利益服務時,司法是社會安全的保障力量,還是破壞力量?這樣的“司法實踐”,給守法者帶來的是安全感呢,還是恐懼?(戎國強)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