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微博,生命力在於尊重規律

時間:2012-02-14 12:56   來源:法制日報

  剛剛過去的2011年堪稱“政務微博元年”,截至去年12月份,近兩萬個黨政機構和公職人員“織博為民”,政務微博在塑造政府形象、傾聽民眾呼聲、社會輿論引導、群眾政治參與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審視這場“政務微博熱”,尤以公安系統微博表現突出:據人民網報道,2011年公安機構微博增長近4000個,警察個人微博增長1700多個,佔全年新開通政務微博總數的三分之一。筆者在新浪微博看到,各類政府機關微博人氣榜前10名中有7個是公安機關微博,在23個“粉絲”數量超過100萬的黨政機構微博中,有14個為公安機關的官方微博。在“關注”、“取消關注”均易如反掌的網路虛擬空間,能夠保持超過百萬粉絲絕非易事,公安機關微博的表現,應該能夠帶給我們一些有價值的思考。 

  從網路傳播的角度看,公安系統開辦的微博之所以能夠吸引公眾眼球,成為政務微博群體中的佼佼者,可以從幾個關鍵詞分析。首先是“服務”。2011年政務微博方興未艾之時,公安部就把微博定位為“警務公開的平臺、服務群眾的平臺、化解矛盾的平臺和輿論引導的平臺”。服務為先成為公安機關微博的核心要素,正是依靠細緻週到、體貼入微的服務,十幾個公安機關的官方微博贏得了超過百萬計的網路用戶的關注。正因為公安微博能夠為公眾提供及時、週到、全面的社會資訊,能夠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關注人群了。 

  其次是“平等”。不管是政府機關的“官方微博”也好,老百姓自己註冊的個人用戶也罷,在微博伺服器面前都是平等的。老百姓關注一個微博,首先看是不是對自己有用,有興趣就可以加關注,一言不合就有可能取消關注。這種平等地位不只是體現在不同的用戶之間,對於“博主”和“粉絲”之間同樣如此,博主雖然可以“拉黑”,取消私聊,甚至可以關掉評論功能,但這樣一來,粉絲數量就會急劇下降,甚至失去資訊交流與溝通平臺的功能,微博也就淪為博主一個人的遊戲。這樣就對博主許可權進行了限制,而平等的角色定位讓眾多“粉絲”願意保持這種新型的互動關係。 

  有了“平等”作為基礎,“博主”與“粉絲”之間的互動就變得非常自然了,互動功能是微博生命力的源泉。作為一個開放式的資訊服務平臺,微博能夠為參與話題討論的所有參與者提供理想的、多元化的公共空間,難怪有傳播學者稱,只有微博把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真正融合在一起。在服務商提供的微博交流平臺上,每一個註冊用戶都能在網路空間發言,能夠與其他註冊用戶自主交流,能夠通過加關注的方法成為對方的“粉絲”。除了博主之外,每一個加關注的“粉絲”都有發言的機會,“粉絲”加了關注之後,每個人都有話語權,可以通過回復、私聊等形式發表言論。借助於這樣一個平臺,警民交流更為便捷、暢通。 

  “服務”、“平等”和相互溝通是包括公安微博在內的眾多政務微博獲得廣大人民群眾認可的重要因素,正因為這些原因,加上公安微博起步早、不走過場,才會獲得眾多粉絲的青睞,在政務微博的潮流中走在了前面。其實,不僅僅是網路空間,在日常工作中,如果能夠保持更多的服務意識、平等意識,注重和群眾做好交流與溝通,又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好呢?(趙亞濤)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