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聯網”最怕“兩本賬”

時間:2012-01-31 15:53   來源:觀點中國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日前表示,40個重點城市個人住房信息係統今年6月底前將與住建部聯網。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意味著這40個重點城市樓市銷量、資金流向、房屋空置率等等相關因素,都將納入住建部的實時監控范圍內,為房地產調控提供最基礎的數據支持。個人在不同城市間的購房信息將被“一網打盡”,異地炒房不會再“漏網”。(1月28日揚子晚報)

  誠然,“房聯網”的建成,能使40個重點城市的大量空置房浮出水面,逼著開發商不得不降價銷售以迅速出手,房價成本也將在多個城市的比較中見光。同時,長效上可能改變調控政策的走向,做到既保證非戶籍人員的購房權,又可防止投資客異地炒房。但是,從實際操作層面看,“房聯網”初試鋒芒,諸多方面還有待完善,很可能遭遇來自地方政府和利益集團的阻撓,最怕的就是“兩本賬”。因此,不能指望“房聯網”一勞永逸,一劍封喉。

  有數據表明,大部分城市的地方財政收入有50%以上來自賣地,許多小縣城也不例外。土地財政“打草稿”,助推一些中小城市熱賣“圖紙房”。看到大城市“吃肉”,都回去“殺豬”。當下,地方政府與賣地“二財政”難舍難分,貸款、建設、賣地再到還貸這一“寅吃卯糧”的運作模式,催生了大拆大建的推土機轟鳴聲。土地財源滾滾,房價很難不貴。顯然,僅憑一個“房聯網”不足以破解“土地財政”這一深層次問題。因此,不能因為有了“房聯網”,就放松了持續執行限購令等關鍵性政策。調控要像產品標準那樣,地方政府只能出臺等于或嚴于國家的政策,決不允許擅自放寬政策,不讓“朝令夜改”的怪象重現。對二三線城市的限購必須一步到位,保持限購政策的長效性和廣泛性,防止熱線流入二三線城市,防范政策盲區。從嚴把握和執行房價控制目標,確保調控組合拳打到實處,限購令等政策依然是主角,“房聯網”只是技術手段的更新和升級。

  有了“房聯網”,更需盯牢保障房。應該說,“房聯網”在監督各地保障房建設中可發揮“動態視窗效應”。但不能光看網上“數字房”,不到現場核查實際建設進度和竣工交付使用的情況。必須將資金是否到位與現場建設進度作為新開工項目的考查標準,防止出現“胡子工程”;要將資金的籌措與安全作為監督的重要內容,與正在推行公積金督察員制度聯動,防止保障房建設成為“無米之炊”。更重要的是,網上監督之外必須採取“空降模式”,對重點省市由住建部直接派員督查,一般地區採取“下查一級”。深入現場檢查“挖坑待建”情況,對遲遲不動工,甚至是“光搭臺不唱戲”、忽悠檢查的不良現象,問責到部門,查處到責任人。

  “房聯網”能否成為“後調控時代”的一扇透明窗,關鍵在于建好統一標準的監控平臺、擴大聯網城市以及未雨綢繆防范弄虛作假等後門。與此同時,一刻也不放松強化各級政府的執行力。通過督查考核措施,推動各地多措並舉,嚴格執行限購、差別化信貸和稅收政策等各項調控政策措施,啟動房產稅等剛性舉措,堅決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需求,以防止調控目標成為“數字遊戲”。此外,還需更多的務實措施和鐵的手腕跟進,尤其是與之相配套的問責制度、監察機制同期啟動。只有說到做到,玩真格的,讓各項保障措施落地生根,才能避免調控目標被見招拆招的對策所“架空”,才能遏制陽奉陰違的“兩本賬”。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