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城鄉壁壘 需要更多關懷

時間:2012-01-05 14:05   來源:人民日報

  融入城市,不在於人的神情舉止、飲食穿戴,而在於能夠平等享有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成果,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在我國1.64億外出農民工中,有六成是新生代農民工,這一龐大的人群,雖然戶籍在農村,但長期在城市就業,早已習慣了城市生活,留在城市是大勢所趨,而如何能夠讓他們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則是我們這個轉型時代的大問題。

  融入城市,不在於人的神情舉止,飲食穿戴,而在於能夠平等享有城市建設和發展的成果,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實現人人共用發展成果的必然選擇。只有讓農民工在就業、醫療、教育、住房、社保等方面享受更多的關懷,不再跟城裏人區別對待,他們的“農民”屬性才會自然消失,戶籍制度改革的堅冰也會迎刃而解。

  正是在這一思路下,民政部出臺了《關於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社區的意見》,雖然此前各地各部門也出臺了不少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的舉措,但眾所週知,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之間差異巨大,讓農民工融入城市,是我國社會轉型發展的重大變革,僅僅依靠地方各自為政,難以從根本上思考和解決問題。

  此次意見的出臺,首次從國家層面統籌規劃農民工參與城市生活的“路線圖”,這一破題之舉,對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促進城鄉社會協調發展提供了制度依據和保障,具有重要意義。

  這樣的路線圖,不僅僅給予農民更加公平多樣的公共服務和福利保障,更在於通過政府服務引導,實現整個社會不同區域和群體的平衡發展,這對於處於劇烈轉型期的中國來説,無疑更具積極意義。

  不過,若想實現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前提是公共服務體系的完善。當前我國的公共服務,還處在相當初步的階段,而只有建立起一個公共服務的體系,均等化才能成為現實。在這方面,我們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不僅如此,在資金方面,同樣也有相當的挑戰。公共服務均等化,歸根結底還是財政體系建設問題,而不是服務本身的問題,唯有更多的財政傾斜和利益協調機制,才能使之成為現實。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