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同之間 辨析2012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時間:2011-12-26 14:29   來源:光明日報

  經濟增速下滑;外部市場萎縮,出口訂單減少;製造業效益減少,部分企業出現虧損——眼下中國經濟出現的一些景象都與2008年似曾相識。事隔三年,此一時彼一時究竟有何不同?

  “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基調不變,今明兩年的著力點要做何調整?處理好速度、結構與物價三者關係,力度與側重又會有何變化?

  透視異同,辨析2012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同為經濟下行 今時應對難度更大

  李先生在浙江義烏經營一家大部分産品出口的配飾企業。近幾個月由於國外訂單銳減,企業只能儘量調整開工週期,期待寒冬快點過去。“原材料價格下不來、工人工資又上漲、企業的訂單也不足,仿佛又回到3年前金融危機的時候……”李先生不無擔憂地説。

  李先生的感覺能在數據上找到驗證:2008年11月,反映出口形勢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大幅下跌,降至38.8%——創數據統計以來的最低點;就在上個月,該指數又自2009年3月以來首次回落到50以下,降幅為3年來最大——表面相似的需求萎縮導致增速下滑,背後又傳達出怎樣不同的經濟訴求?

  “從11月份的數據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相當大。與2008年金融危機衝擊時相比,當前的經濟形勢從某種意義上説更為嚴峻,更具有挑戰性。區別在於,2008年只是受到外部衝擊,內在增長動力是強勁的,下得快,上得也快,出現了一個V形反轉;而這一次遇到的情況更複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分析指出。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11月工業增速從10月份的同比13.2%下降至12.4%;國有企業已經連續5個月出現利潤環比下降;出口降幅逐月增大,近三個月尤為明顯。

  劉世錦判斷,除了短期週期性調整外,當前中國經濟很可能已經進入了增長階段的調整期,或者説由高速增長到中速增長的轉換期。

  在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看來,現在的情況與三年前的危機相比,在影響的力度與難度上都有所區別。“2008年的金融危機帶來了二戰以後世界經濟首次負增長,對世界經濟的整體影響力度要比現在大。但從難度上看,現在要更難。”汪同三分析,那時面對的問題是經濟快速下滑,只需積極採取措施保持增長、防止下滑;而現在是經濟下行與物價處於高位並存,這就給宏觀調控帶來“兩難”:既要“踩油門”促使經濟平穩增長;又要“踩剎車”防止通脹出現。

  不過,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的觀點更為積極:與2008年對經濟猝不及防、突如其來的衝擊相比,現在的中國經濟減速是“預期之中的”,是以調整經濟結構、謀求更加健康、更加協調增長為目的的主觀調控的結果。“目前政策對經濟下行的容忍度升高,在應對上也不會慌忙採取擴大投資、刺激增長等措施,目的就是要在偏緊的環境下,引導經濟加快升級與轉型的步伐,實現更有品質的增長。”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謀求經濟增長穩中求進是明智之舉。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